《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濯缨亭》

时间: 2025-01-01 14:14:00

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

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

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

营营朝市露,谁识孺歌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
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
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
营营朝市露,谁识孺歌声。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追逐名利,如今已厌倦尘世的喧嚣。
面对大江的岸边,心中聊以清风解烦。
世事如波浪般渐行渐远,我的内心却依然清澈如水。
繁华的市集上,谁能识得我的歌声呢?

注释:

  • 逐浮名: 追逐浮华的名利。
  • 尘埃已倦行: 对世俗的疲惫与厌倦。
  • 浩然: 形容浩大的气势,常用于寓意高尚的情操。
  • 振烦缨: 振动烦闷的心情。
  • 营营朝市露: 形容早晨市场繁忙的景象。
  • 孺歌声: 小孩子的歌声,这里代表纯真与真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旦,字子明,号天生,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林旦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林旦游览象山时,地点的清幽环境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名利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调表达了对浮华名利的厌倦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开头两句“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直接揭示了诗人对年轻时追逐名利的反省,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传达出一份对过往的无奈和疲惫。接下来的“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岸边的浩然之气让他得以振奋,摆脱烦恼。

“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一句则是诗歌的情感高潮,诗人以水的清澈比喻自己的内心,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最后的“营营朝市露,谁识孺歌声”令人感到一丝孤独,繁忙的市集中,无人能理解他内心的真实情感,流露出一份对社会的失落感。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内心清净的向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岁逐浮名: 年轻时追逐名利,暗示对名利的追求是年轻人的常态。
  2. 尘埃已倦行: 对于尘世纷扰感到疲惫,表现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
  3. 浩然临绝岸: 来到宽阔的江岸,感受到的浩然之气,象征一种宽广的胸怀与气度。
  4. 聊此振烦缨: 通过自然的景象,轻松释放心中烦恼。
  5. 世事随波远: 社会的事务如波浪一般远去,表明对世俗生活的疏离。
  6. 吾心自水清: 诗人的内心依然清澈,强调了心灵的宁静。
  7. 营营朝市露: 繁忙的市集,点出社会的喧嚣。
  8. 谁识孺歌声: 表达孤独和无奈,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真实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 比喻: 将心境比作“水清”,形象生动。
  • 排比: “营营朝市露,谁识孺歌声”,通过排比强调对喧嚣的失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追求内心的宁静。诗人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挣扎,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名: 代表世俗的名利,象征着虚幻与不实。
  • 尘埃: 代表世俗的烦恼与琐事。
  • 浩然: 代表清新、宽广的气度,象征着高尚的情操。
  • 水清: 象征内心的清澈与宁静,表达对心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年轻时追逐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名利
    • C. 权力
  2. 诗中“世事随波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世俗的超脱
    • C. 对朋友的思念
  3. 诗中“谁识孺歌声”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 A. 自豪
    • B. 孤独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但王维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而林旦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