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闲亭
作者: 林旦 〔宋代〕
昔人尝种竹,此意为山林。
野翠何凌乱,羁怀得放吟。
化龙知有节,待凤岂无心。
怅望山阴客,飘然不可寻。
白话文翻译:
昔日的人种植竹子,意在营造山林的情景。
那野生的竹子,生长得是如此杂乱,让我在此放声吟唱,心情得以释放。
如同化龙一般,知道要有节操,等待凤凰的到来,岂会没有心思呢?
我怅然地望着山阴的客人,心中那一丝飘渺,竟无法寻觅。
注释:
- 昔人:以前的人。
- 尝:曾经,尝试。
- 此意为:这里的意思是为了。
- 羁怀:羁绊的情怀。
- 化龙:指传说中龙的变化,象征着成就与品德。
- 待凤:等待凤凰,指代理想或美好的事物。
- 怅望:怅惘地望着。
- 飘然:轻飘飘的样子。
典故解析:
“化龙”与“待凤”皆出自古代神话,象征着理想与追求。龙与凤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分别代表着男性与女性的完美结合,也常用于喻指有志之士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旦,字处之,号云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意境清新,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林旦隐居之际,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交融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竹闲亭》是一首描写自然与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昔人尝种竹”引入,设定了一种宁静的环境,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羁怀得放吟”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心灵自由,竹林的景象让他的情感得以释放。
“化龙知有节,待凤岂无心”这一句极具哲理性,通过龙和凤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品德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渴望。这种理想并不是空泛的,而是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坚持去实现的。最后一句“怅望山阴客,飘然不可寻”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寻,这种无奈感让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共鸣。
整体来看,诗中融合了自然的美、情感的释放以及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人尝种竹,此意为山林:表达了古人种竹的意图,是为了营造山林的自然氛围。
- 野翠何凌乱,羁怀得放吟:描绘了竹林的杂乱生长,反映出诗人在此放声吟唱的自由与情怀。
- 化龙知有节,待凤岂无心:通过龙与凤的比喻,表达对品德和理想的追求。
- 怅望山阴客,飘然不可寻: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内心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化龙”、“待凤”),给人以深刻的意象。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自然、理想与人生的思考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着诗人理想与追求。
- 龙与凤:代表着理想与成就,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与价值。
- 山阴:暗示孤独与思考的地方,反映诗人内心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旦的《竹闲亭》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与情感
- C. 社会问题
- D. 人际关系
-
“化龙知有节,待凤岂无心”中“化龙”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理想与品德
- C. 努力
- D. 财富
-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情感的追求?
- A. 爱情
- B. 自由与理想
- C. 友谊
- D. 荣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诗词对比:
- 《竹里馆》与《竹闲亭》均以竹为主题,但《竹里馆》更注重宁静的环境与人文情怀,而《竹闲亭》则强调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两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林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