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岩溜抱山急,传觞何太频。
回看野客醉,还笑浊醪醇。
汉曲人方远,兰亭迹已陈。
劳生无足校,酣放即天真。
白话文翻译:
山间小溪奔流急促,酒杯传递频繁。
回首看那野外的游人醉醺醺的样子,
仍然在笑那浑浊的酒也有其醇厚之处。
汉代的乐曲人如今已远离,
兰亭的踪迹早已陈旧。
人生辛劳无可追求,
尽情放纵,才是真正的天真。
注释:
- 岩溜:岩石间流出的泉水,形容水流急促。
- 传觞:传递酒杯,指饮酒的场景。
- 浊醪:指的是浑浊的酒,古时酒不如现代清澈,常带有杂质。
- 汉曲:指汉代的乐曲,象征一种文化的远去。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记载的兰亭,象征着文人雅集的场所。
- 劳生无足校:人生劳苦,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
- 酣放即天真:尽情放纵,恰恰是真正的纯真无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旦,字宗尹,号靖斋,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竹闲亭 曲水亭》写于一个闲适的场景,诗人或是在某个雅集之中,面对自然与酒,感慨人生的无常与乐趣。诗中提到的兰亭集代表着文人们的聚会与欢饮,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闲适与醉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闲亭”和“曲水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悠闲的饮酒图景。开篇描写山间急流的岩溜,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流动的感觉,与接下来的饮酒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传觞”的描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欢乐。接着,诗人回望那些醉酒的野客,似乎在感慨生活的苦与乐,浑浊的酒也能酿出醇厚的滋味,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后面的两句通过汉曲和兰亭的典故,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汉曲的乐人“方远”,暗示着昔日辉煌已不可追,兰亭的痕迹也早已模糊,诗人似乎在感叹世事无常,时光流逝。最后两句提及人生的劳苦,强调了放纵和享乐的必要性,表达了对自由与天真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充满了自然的美感与人文的深思,融合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洒脱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岩溜抱山急:山间的溪水急速流动,给人以动感的印象,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生机。
- 传觞何太频:频繁地传递酒杯,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与欢乐氛围。
- 回看野客醉:回首观望醉酒的旅客,体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还笑浊醪醇:即使是浑浊的酒,也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美好,象征着人生的哲理。
- 汉曲人方远:提到汉代的乐曲,暗示着一种文化的远去与怀念。
- 兰亭迹已陈:兰亭的故事已成往事,表达对过去的思念与无奈。
- 劳生无足校:人生的辛劳没有值得追求的,显示出对世俗的淡薄。
- 酣放即天真:尽情享乐才是真正的纯真,提倡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浊醪”与人生的艰辛进行对比,表现出即使在苦涩中也能找到乐趣。
- 对仗:如“岩溜抱山急”与“传觞何太频”,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典故:引用“兰亭”和“汉曲”,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倡导一种放下世俗烦恼、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纯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溜:象征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活力。
- 觞:代表人际关系的交流与欢聚的氛围。
- 醉:象征放松与放纵,反映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 汉曲:象征文化的传承与流逝。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的理想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岩溜”指的是什么?
- A. 山间的风
- B. 山间的溪水
- C. 山间的植物
- D. 山间的动物
-
“传觞何太频”中的“频”字最贴切的意思是?
- A. 稀少
- B. 频繁
- C. 突然
- D. 难得
-
诗人通过“浊醪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酒的厌恶
- B. 对生活的豁达
- C. 对美食的喜爱
- D.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月下独酌》李白:通过饮酒描绘孤独与洒脱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林旦的《竹闲亭 曲水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前者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