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中》

时间: 2025-01-04 13:06:20

须知造物有恩深,遗我闲中见物心。

掠水高低鸥自在,过花先后燕相寻。

门前父老忽闻语,种罢今年常值阴。

秋熟瓮头添酿酒,异乡孤客与多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须知造物有恩深,
遗我闲中见物心。
掠水高低鸥自在,
过花先后燕相寻。
门前父老忽闻语,
种罢今年常值阴。
秋熟瓮头添酿酒,
异乡孤客与多斟。

白话文翻译:

要知道造物的恩德是深厚的,
让我在闲暇中见到万物的心情。
掠过水面的鸥鸟自由自在,
在花间出入的燕子相互寻找。
门前的长者忽然听见说话,
今年种完田地常常是阴天。
秋天成熟的酒坛里加满了酒,
异乡的孤独客人一起畅饮多斟。

注释:

  • 须知:应当知道。
  • 造物:指自然或上天的创造。
  • 恩深:恩德深厚。
  • 闲中见物心:在闲暇中去观察事物,体会其内在情感。
  • 掠水:掠过水面。
  • :海鸥。
  • :燕子,春夏季节常见的鸟类。
  • 父老:指村中的老年人。
  • :阴天,天气阴沉。
  • 秋熟:指秋天丰收的季节。
  • 瓮头:酒坛的顶部。
  • 异乡孤客:在外乡的孤独旅客。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出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而著称。郑刚中在诗歌中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可能源于郑刚中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中表达了他对身边事物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诗歌鉴赏:

《闲中》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恬淡宁静之感。开篇即以“须知造物有恩深”引入,强调自然的恩惠,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激之情。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鸟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自由与和谐美,鸥鸟和燕子的自由活动,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而后两句则转向人情,父老的谈话和阴沉的天气,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同时,诗的最后一联通过“秋熟瓮头添酿酒”与“异乡孤客与多斟”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闲适的氛围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须知造物有恩深:强调自然的恩惠是深厚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2. 遗我闲中见物心:在闲暇中感受到自然万物的情感与心灵。
  3. 掠水高低鸥自在:描绘了鸥鸟在水面自由飞翔的景象,象征着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
  4. 过花先后燕相寻:燕子在花间飞舞,相互寻觅,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和谐美。
  5. 门前父老忽闻语:讲述村前老人的谈话,暗示生活的琐碎与平凡。
  6. 种罢今年常值阴:描述农民辛劳的生活,常常遭遇阴天,暗示生活的艰辛。
  7. 秋熟瓮头添酿酒:秋天的丰收与美酒的酿造,象征着生活的富饶与喜悦。
  8. 异乡孤客与多斟:异乡的孤独客人,酒量多,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鸟类的自由活动比喻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
  • 拟人:通过燕子的相互寻觅,表现自然界的生动与情感。
  • 对仗:如“掠水高低”和“过花先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 父老:代表乡土情怀与人情冷暖。
  • 瓮头: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甜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鸥”指的是哪种鸟?

    • A. 鹦鹉
    • B. 海鸥
    • C. 燕子
  2. “须知造物有恩深”中的“造物”指的是什么?

    • A. 人
    • B. 自然或上天
    • C. 诗人自己
  3. 诗中“秋熟瓮头添酿酒”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观察
    • B. 对生活的享受
    • C.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B. 海鸥
  2. B. 自然或上天
  3. B. 对生活的享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强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表现诗人的闲适心境,与《闲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