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时间: 2025-01-06 09:52:10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益的《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边境的号角声昼夜交替,北风又一次带来了惊人的寒冷。远处的龙山无法看见,千里之外的景象只让人感到迷茫。扇子已经扔掉,难道是为了谁呢?轻薄的丝绸想要被裁剪。此时节不应该妒忌桃花李花盛开,实际上这里是为阳台上的舞蹈而准备的。

注释:

  • 边声:边境的号角声,指战斗或巡逻的声音。
  • 朔风:北风,带有寒意的风。
  • 龙山:指代远处的山,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方。
  • 捐扇:扔掉扇子,意指不再需要扇子来驱热。
  • 素纨:白色的丝绸,象征轻盈。
  • 舞阳台:特指阳台上举行的舞蹈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擅长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士兵的生活。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立春之际,宁州行营的背景下,诗人感叹自然的变幻和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益在《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中,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立春时节边疆的寒冷与孤寂。诗的开头“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展现了边境的紧张气氛,边声与北风的结合,激发了人们对战事的联想,渗透出一种不安与忧虑。接着,诗人用“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描绘了远方的龙山不可见,给人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暗示了人们在面对严酷现实时的无力感。

而“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则转向了个人生活的细节,扔掉的扇子象征着对温暖的渴望与无奈,轻薄的丝绸则暗示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最后一句“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桃李的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舞阳台则是对生活美好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严寒与生机的对比,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深刻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声日夜合:边境的号角声昼夜交替,暗示着战乱与不安。
  2. 朔风惊复来:北风再次袭来,寒冷让人感到惊讶。
  3. 龙山不可望:远处的龙山看不见,象征着未来的迷茫。
  4. 千里一裴回:千里之内的景象只让人感到回旋,无法把握。
  5. 捐扇破谁执:扔掉的扇子,不知是为了谁,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6. 素纨轻欲裁:轻盈的丝绸想要被裁剪,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非时妒桃李:此时不应妒忌桃花李花的盛开,表达一种豁达的心态。
  8. 自是舞阳台:实际上这里是为阳台上的舞蹈所准备,暗示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体现了诗人的语言对称美。
  • 比喻:桃李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示出丰富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寒冷与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暗示了在艰难时刻也要保持一颗期待美好的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边声:象征战争与动荡。
  2. 朔风:象征寒冷与孤独。
  3. 龙山:象征遥不可及的未来。
  4. 桃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5. 舞阳台:象征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 A. 温暖的春风
    B. 寒冷的北风
    C. 湿润的东风
    D. 强烈的西风

  2. 诗中“舞阳台”是指: A. 诗人写诗的地方
    B. 舞蹈表演的场所
    C. 边境的哨所
    D. 庭院的花园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李益与王之涣的边塞诗都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命运的思考,不过李益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壮阔的景象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