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柳判官赴振武
唐代:李益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
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
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
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的壮丽景象和将领出征的豪情。边境的汉朝仪仗非常庄重,旗帜和盔甲像云一样密集。敌人的土地山河壮丽,单于的号角铿锵有力。寒冷的关口,榆树的叶子纷纷飘落,明月照耀着胡人的天空,阵阵寒风袭来。您将跟随嫖姚将军出征,期待着像麒麟一样获得战功。
注释:
- 汉仪:指汉朝的仪仗队,象征着国家的威严和力量。
- 虏地:指敌人的地盘。
- 单于:古代匈奴的称呼,指敌方的首领。
- 鼓角:指战斗中的鼓声和号角声,象征战争的激烈。
- 关寒:指边关的寒冷气候。
- 塞榆:指边塞的榆树,暗示环境的凄凉。
- 嫖姚:唐代著名将领,曾多次出征。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功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公元780年-约公元82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少山,性情豪放,擅长边塞诗,作品常表现出对战争和边境生活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盛世时期,正值边疆战争频繁之际,诗人以送别友人赴边疆的场景为题材,表达了对将士出征的豪情壮志及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柳判官赴振武》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边塞诗,诗中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象与战斗的激烈气氛。首联“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以雄壮的画面开篇,描绘出汉军的威武与严整,传达出一种肃穆的氛围。接着,诗人对敌方的描写“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将敌人土地的壮美与单于的凶猛号角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战争的紧迫感与残酷。
第三联“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转而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表现出寒冷的气候与孤独的情景,这种背景烘托出战士的艰辛与孤独,加深了读者对出征将士的同情与敬佩。最后一联“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则充满了对将士的期待与祝福,鼓励他们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获得荣誉。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鲜明的情感,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与对抗敌人的勇气,体现了李益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庭汉仪重:描绘汉朝的仪仗队在边境的威严。
- 旌甲似云中:形容旗帜和盔甲密集,像云朵一样。
- 虏地山川壮:敌人的土地山河壮丽,展现出敌人强大的背景。
- 单于鼓角雄:单于的号角声响亮,象征战争的紧迫感。
- 关寒塞榆落:描写边关的寒冷,榆树的叶子飘落,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月白胡天风: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胡人的天空,突显出环境的苍凉。
- 君逐嫖姚将:您将跟随著名将领出征,表现出对将士的鼓励。
- 麒麟有战功:希望将士能够像麒麟一样获得战功,象征着光荣与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表现出工整的对称美。
- 比喻:将旗帜和盔甲比作云,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密集的景象。
- 象征:麒麟象征着战功与吉祥,表现了对将士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境的壮丽与战斗的激烈,强调了将士们的勇敢与奉献,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庭:象征着国家的边界与防线,体现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 山川:代表自然的壮美,同时也是敌我之间的对抗场。
- 月:象征着孤独与思乡,反映出将士的情感。
- 麒麟:象征着荣耀与成功,寓意将士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A. 鲜卑
B. 匈奴
C. 燕 -
诗中“君逐嫖姚将”中“君”指的是? A. 诗人
B. 将军
C. 朋友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李益的《送柳判官赴振武》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为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豪情的诗作,但李益更注重战斗的激烈与环境的艰辛,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壮丽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