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楼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作者: 李益 〔唐代〕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边塞地区连续多年驻军,黄沙漫天的荒漠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夜,老朋友在石楼中宿营,看到明月照耀着。
注释
- 紫塞:指边境地区,特指塞外,常用于形容边关的艰苦和孤寂。
- 戍:驻守、守卫,常指军队在边防驻扎。
- 黄砂碛:指黄沙覆盖的荒漠,碛是指沙漠或荒原。
- 故人:老朋友,指与诗人有过交情的人。
- 石楼:石制的楼房,这里指的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栖息之地。
- 见月:看到明月,暗示着自然景色的美好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公元759年-约公元831年),字义山,号静斋,唐代诗人,主要以边塞诗闻名。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边塞的壮阔景象和士兵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益的戍边生涯之中的某个夜晚,反映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故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月夜景象,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情感。
诗歌鉴赏
《石楼山见月》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出作者对边疆艰苦环境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展示了边塞地区的艰难与孤寂,紫色的塞外风光与无尽的黄沙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仿佛让人感受到驻军士兵的无奈与孤独。而后两句“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则转向了一种柔和的情感,朋友在月光下的相聚,仿佛打破了寒冷的边塞之夜,给人以温暖和慰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为孤独与思念交织,抒发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深思,体现出唐代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月亮作为诗中重要的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象征着思乡与情感的寄托,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塞连年戍: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环境,反映出常年驻守的士兵生活的辛苦。
- 黄砂碛路穷:通过“黄砂”与“碛路”的描写,强化了环境的恶劣,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厌倦。
- 故人今夜宿:转折之处,提到老朋友在此夜宿,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见月石楼中:在月光下的石楼中,共同欣赏月光,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柔和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形成对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和石楼都是重要意象,月亮象征思乡之情,而石楼则是友人相聚的场所。
- 用典:通过描写“故人”与月亮的意象,暗指诗人对友情与美好时光的留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与孤独,表达了在艰苦的生活中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体现出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乡、团圆与美好,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 石楼:代表友人相聚的场所,意象上带有温暖和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A. 紫塞
B. 黄沙
C. 白云
D. 石楼 -
诗中“故人今夜宿”的意思是什么? A. 今夜有客人到访
B. 今夜朋友在此过夜
C. 今夜有宴会
D. 今夜要离别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与思念
B. 自然与景色
C. 战争与和平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 骆宾王的《江洲司马青衫泪》
诗词对比
李益的《石楼山见月》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描写边塞的诗,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前者通过月亮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后者则通过高楼远眺展现了壮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