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嵬二首(第二首一作李远诗)》
时间: 2025-01-06 08:1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至墙垣问樵者,顾予云是太真宫。
太真血染马蹄尽,朱阁影随天际空。
丹壑不闻歌吹夜,玉阶唯有薜萝风。
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
金甲银旌尽已回,苍茫罗袖隔风埃。
浓香犹自随鸾辂,恨魄无由离马嵬。
南内真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
唯留坡畔弯环月,时送残辉入夜台。
白话文翻译:
路途到达墙垣时,我向樵夫询问,樵夫答道这是太真宫。
太真的鲜血已经染尽马蹄,朱红的阁楼影子随天际而去空无一物。
丹壑之中夜晚不再听见歌声,玉阶上只有薜萝的风在吹拂。
世人不要过于珍重《霓裳羽衣曲》,因为它曾引发过战争和冲突。
金甲银旗已经退去,苍茫的罗袍与风尘隔绝。
浓香依然随鸾辂而来,遗憾的是灵魂无法离开马嵬。
南内的真人在悲伤的帐殿中,东海的方士在询问蓬莱的秘密。
唯有坡畔的弯月,时不时送来残辉,照进夜台。
注释:
- 太真宫:指王嫱(王贵人),因其美貌被称为太真,历史上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 朱阁:指皇宫或殿宇,常用红色装饰,象征富丽和权势。
- 霓裳曲:指《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一首著名乐曲,象征美好与繁华,但也引发了权力斗争。
- 鸾辂:古代华贵的车子,通常指皇帝的车马,用以象征权力与荣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益,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描绘山水与人情。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马嵬坡事件后,诗人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表现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过马嵬二首》第二首通过对太真宫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华丽与背后的悲剧。诗人在墙垣旁的对话中引入了历史的沉重感,反映出太真(王贵人)因权力争夺而导致的悲惨命运。诗中“太真血染马蹄尽,朱阁影随天际空”一联,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太真的悲剧。后面几句则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哀伤,特别是“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反思与警醒。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严谨,言辞间流露出对历史的嘲讽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路至墙垣问樵者:路到墙边,向樵夫询问情况,暗示对过去的追忆。
- 顾予云是太真宫:樵夫告诉他这里是太真宫,指向历史的悲剧。
- 太真血染马蹄尽:暗示王贵人的悲惨命运,鲜血染红了马蹄。
- 朱阁影随天际空:红色的宫殿影子消失在天边,象征失去的繁华。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如“金甲银旌尽已回”暗示权力的消逝。
- 对“浓香犹自随鸾辂”的描绘,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香气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了对繁华背后悲剧的思考,反映了人事无常、权力争斗带来的悲伤。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太真宫:象征着辉煌与权力。
- 马蹄:代表着权力的象征与历史的悲剧。
- 鸾辂:象征着皇权和华贵,但也暗示着失落与遗憾。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嫱
B. 李白
C. 杜甫 -
诗中“霓裳曲”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繁华
B. 战争与冲突
C. 自然与宁静 -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欢乐
B. 悲伤与怀念
C. 愤怒
-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李白的《将进酒》,主题同样涉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诗词对比: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比,二者同样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爱情,却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李益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