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水阁闲书·自悟》

时间: 2025-01-19 20:48:22

自悟空王理胜,因知辩士辞穷。

但了一忘六解,休论四异三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郡斋水阁闲书·自悟 文同 〔宋代〕

自悟空王理胜,因知辩士辞穷。 但了一忘六解,休论四异三同。

白话文翻译:

我领悟了空王的道理胜过一切,因此知道辩士的言辞终会穷尽。 只需明白一忘六解的真谛,不必争论四异三同的琐碎。

注释:

  • 空王:佛教中指佛陀,因其证悟空性而得名。
  • 理胜:道理胜过一切。
  • 辩士:善于辩论的人。
  • 辞穷:言辞穷尽,无法再辩。
  • 一忘六解:佛教术语,指忘却一切烦恼,解脱六道轮回。
  • 四异三同:指事物的差异与相同,此处指琐碎的争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造诣。此诗作于其闲居之时,表达了对佛教哲理的领悟和对世俗争论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文同在郡斋水阁闲居时,深感世俗争论的无谓,遂作此诗以表达自己对佛教空性哲理的领悟和对辩士言辞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俗争论的超然态度。首句“自悟空王理胜”,直接点明作者对佛教空性哲理的认同,认为其胜过一切。次句“因知辩士辞穷”,则表明作者认识到辩士的言辞终会穷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后两句“但了一忘六解,休论四异三同”,进一步强调了忘却烦恼、解脱轮回的重要性,并劝诫人们不必纠缠于琐碎的争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超脱世俗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悟空王理胜”:作者自述领悟了佛教空性哲理,认为其胜过一切。
  2. “因知辩士辞穷”:作者认识到辩士的言辞终会穷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 “但了一忘六解”:作者强调忘却烦恼、解脱轮回的重要性。
  4. “休论四异三同”:作者劝诫人们不必纠缠于琐碎的争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自悟”与“因知”,“一忘六解”与“四异三同”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 比喻:“空王理胜”比喻佛教哲理的崇高,“辩士辞穷”比喻辩士言辞的局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佛教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俗争论的超然态度。作者认为佛教的空性哲理胜过一切,辩士的言辞终会穷尽,人们应忘却烦恼、解脱轮回,不必纠缠于琐碎的争论。

意象分析:

  • 空王:佛教中指佛陀,象征着智慧和解脱。
  • 辩士:象征着世俗的争论和言辞的局限。
  • 一忘六解:象征着忘却烦恼、解脱轮回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空王”指的是什么? A. 佛教中的佛陀 B. 道教中的神仙 C. 儒家中的圣人 D. 世俗中的君王

  2. 诗中“一忘六解”的意思是什么? A. 忘却一切烦恼,解脱六道轮回 B. 记住一切烦恼,陷入六道轮回 C. 忘却一切烦恼,陷入六道轮回 D. 记住一切烦恼,解脱六道轮回

  3. 诗中“四异三同”的意思是什么? A. 事物的差异与相同 B. 事物的相同与差异 C. 事物的差异与差异 D. 事物的相同与相同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文同的闲适心境相近。
  • 苏轼的《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领悟,与文同的佛教思想相近。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郡斋水阁闲书·自悟》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文同更强调佛教哲理的领悟,而王维更强调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佛教哲学》:可深入了解佛教哲理,帮助理解诗中的佛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