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 2025-01-01 13:29:00

芳信着寒梢,影入花光画。

玉立风前万里春,雪艳江天夜。

谁折暗香来,故把新篘泻。

记得偎人并照时,鬓乱斜枝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信着寒梢,影入花光画。
玉立风前万里春,雪艳江天夜。
谁折暗香来,故把新篘泻。
记得偎人并照时,鬓乱斜枝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寒冷的枝头上挂着花信,影子映入花瓣的光辉里。春风轻拂,万里春光如玉一般立在前方,雪色映照着江天的夜晚。是谁来折取这暗香呢?故意将新鲜的香气洒落。记得那时依偎在一起,头发凌乱,斜枝花影惹人怜。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信:花香的信使,指春天的花朵。
  • 寒梢:寒冷的树枝,形容春寒料峭。
  • 万里春:形容春色广阔。
  • 暗香:隐约的香气,指花的香味。
  • 新篘:新鲜的香气。
  • 鬓乱:头发凌乱,指情景的亲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暗香”与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花香意象相结合,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诗人通过花香引入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字子方,号东篱,生于北宋时期,晚年生活在南宋。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春天,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卜算子》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全诗的开头“芳信着寒梢”,描绘了春花的生机,伴随寒冷的季节,传达出一种春寒料峭的感觉。而“玉立风前万里春”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壮丽景色,仿佛春天的美丽在风中屹立,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接下来的“雪艳江天夜”则把视野引向夜景,雪的映照增添了一层神秘的气氛。

“谁折暗香来,故把新篘泻”一句,诗人用疑问的方式引出对暗香的思考,暗香不仅是花的芬芳,更是情感的寄托,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两句“记得偎人并照时,鬓乱斜枝惹”,则将感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人和自然之间的情感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温馨与过往的回忆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充满了感伤与柔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信着寒梢:描绘春天的花香开始在寒冷的枝头上显现,暗示春天的到来。
  2. 影入花光画:春天的光影映照在花朵上,呈现出美丽的画面。
  3. 玉立风前万里春:春天的景色如同美玉般在风中挺立,展现了春天的广阔与生机。
  4. 雪艳江天夜:夜晚的雪光映照在江面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5. 谁折暗香来:引发思考,谁来采撷这隐约的花香?
  6. 故把新篘泻:故意将新鲜的香气洒落,带有一种调皮的意味。
  7. 记得偎人并照时:回忆起曾经依偎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8. 鬓乱斜枝惹:头发凌乱,仿佛被花枝所牵引,增加了情感的亲密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立”比喻春天的美好。
  • 拟人:暗香被形容为可以“折”的对象,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芳信”与“暗香”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寄托了对往昔亲密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信: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寒梢:代表着春天来临时的寒冷与温暖交替。
  • 暗香:隐喻着情感的细腻与微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卜算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元干
    • C) 杜甫
  2. 诗中“芳信着寒梢”意指什么?

    • A) 花信的隐现
    • B) 寒冷的天气
    • C) 暗香四溢
  3. 诗中描绘的夜景是怎样的?

    • A) 明亮的星空
    • B) 雪艳江天
    • C) 烟雾缭绕

答案:

  1. B) 张元干
  2. A) 花信的隐现
  3. B) 雪艳江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欧阳修的《蝶恋花》

诗词对比:

  • 张元干的《卜算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对往昔的怀念,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后者则更强调情感的细腻与个人的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