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4 09:0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张元干〔宋代〕
菊坡九日登高路。
往事知何处。
陵迁谷变总成空。
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西窗一夜萧萧雨。
梦绕中原去。
觉来依旧画楼钟。
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的菊花坡上登高的路上,
往事已经不知去向。
山陵迁移,山谷变化,终究都成了空。
回首这十年的秋思,仿佛在吹动着东边的台风。
西窗下,整夜萧萧的细雨。
梦中我游荡于中原大地。
醒来时依旧听见画楼的钟声。
怎能不让人感慨,木犀的香气在海山间飘荡。
注释:
- 菊坡:指菊花盛开的坡地,九日即重阳节,登高望远是习俗之一。
- 往事知何处:对于过往的事情已经无从追忆。
- 陵迁谷变:山脉的迁移和山谷的改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秋思:秋天的思绪,常常与忧伤和怀旧相关。
- 画楼钟:指楼阁中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木犀香:木犀花的香气,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的美。
典故解析:
-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的传统,象征着长寿。
- 菊花:在古代文化中,菊花常与高洁、长寿相联系。
- “梦绕中原”:中原是指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南宋诗人,以词作闻名,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创作于诗人感慨人生变化之际,可能与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有关。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人通过诗表达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思索与情感的词作,诗人在重阳节的登高之旅中,回顾十年的时光,情感深邃而悠长。开篇描绘了登高的场景,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重阳节的习俗不仅是对生命的庆祝,更是对过往的缅怀,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思氛围。
在西窗下的细雨中,诗人的心情愈加沉重。梦中回到中原,仿佛是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现实的钟声将他拉回当下,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最后一句“木犀香撼海山风”,则以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苦涩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简单美好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思考,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引发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菊坡九日登高路:描绘重阳节登高的场景,传达传统文化的氛围。
- 往事知何处:表达对过往的迷茫和怀念。
- 陵迁谷变总成空:人生的变化和无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对过往十年的思考,情感沉重。
- 西窗一夜萧萧雨:表现孤独的氛围,增强情感的深刻性。
- 梦绕中原去:对故乡的眷恋,梦中的归属感。
- 觉来依旧画楼钟:梦醒后的失落与现实的冲突。
- 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苦涩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变化比作山川的迁移。
- 拟人:将思绪形象化,赋予情感。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韵律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探讨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乡的思念,带有浓郁的伤感与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与长寿。
- 雨:象征孤独与忧伤。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无奈。
- 木犀香: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
填空题:诗人通过“__”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对/错)
答案:
- B
- “梦绕中原去”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张元干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均表现出对时间流逝与生活感悟的思考,但张元干更专注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