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归偶赋》

时间: 2024-09-19 21:15:18

此生本寄一浮沤,归卧茅茨又四秋。

习气未除惟痛饮,幻躯偶健且闲游。

买蓑山县云藏市,横笛江城月满楼。

与世沈浮最安乐,莫思将相快恩雠。

意思解释

游山归偶赋

原文展示

此生本寄一浮沤,归卧茅茨又四秋。
习气未除惟痛饮,幻躯偶健且闲游。
买蓑山县云藏市,横笛江城月满楼。
与世沈浮最安乐,莫思将相快恩雠。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我本如浮萍漂泊,归来后在茅草屋中又度过了四个秋天。
习惯未改只好喝酒消愁,身体偶尔健康且悠闲游玩。
我在蓑山买了蓑衣,在云藏市闲逛,夜晚在江城的楼上吹笛欣赏明月。
与世浮沉最为安乐,莫要思虑功名的恩仇。

注释

  • 浮沤:比喻漂泊的生活,像浮萍一样不定。
  • 茅茨:指茅草作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习气:习惯,指诗人对饮酒的习惯。
  • 幻躯:虚幻的身体,暗示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 买蓑山:指诗人购买蓑衣的地方,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向往。
  • 横笛:横吹的竹笛,象征闲适的生活情趣。
  •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可能象征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情境。
  • 将相:指权臣,表示对权力名利的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文、词。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经历和对国家的忧虑,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之时。诗人常感怀故国,生活中又有隐逸之情,故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淡泊。

诗歌鉴赏

《游山归偶赋》是一首表露出诗人对浮世名利的淡泊心态和对隐逸生活向往的作品。全诗抒发了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此生本寄一浮沤”道出人生的无常,四个秋天的沉淀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以“习气未除惟痛饮”自嘲,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酒的依赖。

“买蓑山”与“横笛江城”则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场景,足以看出诗人希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在后半部分,诗人以“与世沈浮最安乐”表达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不再追逐权力与名利,而是享受自然与生活的真谛。这种淡泊明志的心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反映出陆游一生的追求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生本寄一浮沤”:人生如浮沤,漂泊不定。
    • “归卧茅茨又四秋”:回到茅屋又过了四个秋天,暗示岁月流逝。
    • “习气未除惟痛饮”:虽习惯未改,但只能借酒浇愁。
    • “幻躯偶健且闲游”:偶尔身体健康,享受闲游的自在。
    • “买蓑山县云藏市”:在蓑山和云藏市游玩,体现隐逸。
    • “横笛江城月满楼”:在江城月下吹笛,营造悠闲意境。
    • “与世沈浮最安乐”:与世浮沉,心境最为安乐。
    • “莫思将相快恩雠”:不要去思虑权臣的恩怨,保持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浮沤”)、对偶(“习气未除”与“痛饮”)、象征(“蓑衣”象征隐逸生活)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和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陆游在乱世中的超然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浮沤:象征人生的漂泊与不定。
  • 茅茨:象征简朴与归隐。
  • 蓑衣:象征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
  • 横笛:象征艺术与闲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浮沤
    B. 茅茨
    C. 蓑衣
    D. 横笛

  2. 诗中的“与世沈浮最安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功名
    B. 享受闲适
    C. 谋求权利
    D. 迷恋酒色

答案: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游山归偶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陆游更注重内心的反思和对世俗的超然,王维则强调自然的美与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