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瓦盎盛蚕蛹,沙左鬲右斗煮麦人。三家小聚落,两姓世婚姻。父老衣冠古,闾阎风俗淳。不应陶靖节,独号葛天民。
白话文翻译:
瓦制的盆中盛着蚕蛹,沙锅左边、鼎右边,正在煮麦子的人。三家小聚在一起,两姓之间世代婚姻。父老们的衣着和头巾都很古老,村里的风俗也十分淳朴。不应像陶渊明那样自称隐士,我独自称为葛天民。
注释:
- 瓦盎:瓦做的盆子,古时用于盛放食物。
- 蚕蛹:蚕的蛹,指正在养蚕的地方。
- 沙左鬲右:指左边是沙锅,右边是鼎,形容烹饪的场景。
- 三家小聚落:指三户人家聚在一起。
- 两姓世婚姻:两家姓氏之间世代相婚。
- 父老衣冠古:指村中长辈们的衣着风格古老。
- 闾阎:村落的门口,指村庄。
- 风俗淳:风俗淳朴,没有复杂的礼节。
- 陶靖节:指陶渊明,号称靖节,是隐居生活的代表。
- 葛天民:指葛洪,号称天民,强调自己生活的自由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生活的细致描写而闻名。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诗,也有细腻温情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埭西小聚》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中描绘了他与乡间邻居小聚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乡村的生活风貌和人们淳朴的风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埭西小聚》体现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眷恋,诗中通过生动的乡村场景展现了小聚的温馨和人情的淳朴。开头两句“瓦盎盛蚕蛹,沙左鬲右斗煮麦人”,描绘了生活中的细节,呈现出一种平和的田园气息。随后提到“三家小聚落,两姓世婚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传统的家庭观念,显示出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乡村社会。
在对父老的描写中,“衣冠古,闾阎风俗淳”更是道出了传统文化的根植与延续,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一联“不应陶靖节,独号葛天民”则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尽管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令人向往,但陆游更愿意融入这淳朴的乡土生活中,享受与邻里之间的和谐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珍视,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瓦盎盛蚕蛹:瓦做的容器中盛放着蚕蛹,描绘了农村的养蚕场景。
- 沙左鬲右斗煮麦人:左侧是沙锅,右侧是鼎,正在煮麦子的人,展现了农忙的生活情景。
- 三家小聚落:描述三户人家聚在一起,反映了乡村的邻里关系。
- 两姓世婚姻:两家之间的世代婚姻关系,强调了家庭和睦。
- 父老衣冠古:长辈们的衣着风格古老,显示了传统的延续。
- 闾阎风俗淳:村庄的风俗淳朴,体现了自然纯真。
- 不应陶靖节:不应像陶渊明那样自称隐士,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思考。
- 独号葛天民:强调自己在乡村的身份和归属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沙左鬲右斗”,展现了汉诗的对称美。
- 意象:如“瓦盎”、“沙锅”、“父老”,通过具象的描写引发读者的联想。
- 比喻:将自己与陶渊明比较,反映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乡村生活描写,表达了对传统、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逸与参与社会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邻里关系的重视,表现了人际间的温暖与淳朴,体现了对乡土情怀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瓦盎:象征着乡村的生活气息和质朴。
- 蚕蛹:体现了农村生产的传统。
- 沙锅、鼎:象征着古老的烹饪方式,反映了传统的生活习俗。
- 父老:象征着乡村的长辈和智慧的传承。
- 婚姻:体现了家庭与社会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瓦盎”是什么?
- A. 瓦做的盆子
- B. 竹做的篮子
- C. 木做的箱子
-
陆游在诗中不应自称什么?
- A. 陶渊明
- B. 司马迁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父老衣冠古”反映了什么?
- A. 传统文化的延续
- B. 现代化的影响
- C. 个人主义的兴起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陆游的《埭西小聚》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但陆游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陶渊明则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基调和主题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陶渊明与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