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怀·关山万里恨》

时间: 2025-01-04 06:33:36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万里恨难销,
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
几人归到凤林桥。

白话文翻译:

这段诗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关山产生的无法消解的怨恨,骑着铁马,手持金鞭,远赴边塞的艰辛。想问当年在青海湖边的那些人,有多少人能够平安回到凤林桥。

注释:

  • 关山:指遥远的山川,常用来比喻离别的痛苦。
  • 万里:形容距离很远。
  • 恨难销:怨恨难以消除。
  • 铁马:比喻战马,象征战争和征程。
  • 金鞭:指的是骑马时所用的鞭子,金色象征着贵重,表明骑士身份。
  • 出塞:指出征边塞,表明了战斗的背景。
  • 青海:指青海湖,古代是兵员征战的重要地点。
  • 凤林桥:传说中的美丽桥梁,象征着归乡的希望。

典故解析:

  • 青海畔:青海湖在唐代是边疆的象征,古人往往在此聚集兵员,诗中提及有历史渊源。
  • 凤林桥:可能是代表归乡的理想,很多诗人往往以桥象征人回归的希望和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骈,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边塞诗的贡献而著称。他的诗以雄壮、激昂的气势闻名,常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内心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

诗歌鉴赏:

《寓怀·关山万里恨》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怆的边塞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首句“关山万里恨难销”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而产生的深切怨恨,远方的关山仿佛象征着他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第二句“铁马金鞭出塞遥”则进一步描绘了出征的艰辛,铁马象征着冷酷的战争,金鞭则代表着骑士的身份及其不屈的精神。诗人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将战士的孤独与不安传达给读者,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起昔日同伴的身影,表达出对战士们安危的关心与思念。凤林桥在此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归乡的象征,似乎在询问着那些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士们,是否还有人能够平安归来。整首诗在气势上既有悲壮又有思乡之情,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长途跋涉的感慨。
    • 第二联通过“铁马”和“金鞭”展现出征的艰辛,暗示了战士的孤独与责任。
    • 第三联开始回忆以往的情景,显示出对过往战友的眷念。
    • 最后一句反映了归乡的渴望以及对生还者的关心,呈现出浓厚的思乡之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关山万里”与“铁马金鞭”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关山、铁马、凤林桥等意象均有象征意义,表现出诗人对战乱与归乡的深切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同伴的惋惜与对归乡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关山:象征着距离与障碍,代表着诗人心中的忧愁与苦痛。
  • 铁马:象征着战争与征途,体现了诗人对战士生活的深刻理解。
  • 金鞭:代表着骑士的身份,传达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 青海:象征着过去的回忆,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历史。
  • 凤林桥:象征着归乡与团聚的希望,暗示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铁马”指的是什么? A. 骑士的马
    B. 农用马
    C. 赛马
    D. 游乐设施

  2. “凤林桥”象征着什么? A. 战斗
    B. 归乡
    C. 分离
    D. 忘却

  3.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战争的热爱
    B. 归乡的渴望与对同伴的思念
    C. 生活的无奈
    D. 自然景观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 王昌龄的《出塞》

诗词对比: 高骈的《寓怀·关山万里恨》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主题上均涉及人对自然的感慨与思古之情,但高骈更侧重于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王之涣则更多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与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多元化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