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寄家兄》

时间: 2025-01-04 06:14:29

棣萼分张信使希,几多乡泪湿征衣。

笳声未断肠先断,万里胡天鸟不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棣萼分张信使希,
几多乡泪湿征衣。
笳声未断肠先断,
万里胡天鸟不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兄的深情关切。棣萼花开时,信使稀少,寄托了对家乡的期盼与惆怅;无数乡愁化作泪水,湿润了身上的征衣;笳声未断,愁肠已先断,心情早已被思念折磨;在辽阔的胡天之下,鸟儿也不愿飞翔,似乎也在感受这种无尽的孤寂。

注释:

字词注释:

  • 棣萼:指棣萼花,象征春天和美好的寄托。
  • 信使:送信的人,传递消息的使者。
  • 乡泪:指对家乡的思念所流出的眼泪。
  • 征衣:征战时穿的衣服,这里象征离家出征的士人。
  • 笳声:古代乐器的声音,常与战争、征途相关。
  • 胡天: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区域,广阔而荒凉。

典故解析:

  • 笳声:古代常用笳声来描绘征战的场景,暗示诗人正经历着战斗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骈,唐代诗人,字彦卿,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常表现边塞风情和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战争与思乡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事频仍之际,诗人身在边塞,思念家乡和家兄,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离别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塞上寄家兄》是一首描写思乡情怀的边塞诗,展现了诗人高骈在战场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棣萼分张信使希”,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信使稀少的对比,暗示了家书难寄,情感愈发沉重。接下来的“几多乡泪湿征衣”,则用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浓烈,泪水浸湿了征衣,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笳声未断肠先断”,此句通过声音描绘了战场的氛围,笳声回荡,却让人感到肠断心伤,表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无奈。最后的“万里胡天鸟不飞”则以大自然的景象结束,鸟儿不飞,寓意着诗人心灵的重压与孤独,显示了他对生命与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呈现了边塞战争中的孤独与思乡,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棣萼分张信使希:用“棣萼”象征春天的美好,但“信使希”却暗示了消息的稀少,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期待。
  2. 几多乡泪湿征衣:思乡的泪水湿透了征战的衣衫,表现出浓烈的乡愁。
  3. 笳声未断肠先断:笳声未消,心中愁绪已断,体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无奈。
  4. 万里胡天鸟不飞:辽阔的北方天空中,鸟儿不愿飞翔,表现出孤独与沉重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湿衣,生动形象。
  • 拟人:鸟不飞,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情,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棣萼:象征希望与美好,暗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乡泪:代表思乡之情,充满深情。
  • 笳声:象征战争与征途,带来孤独感。
  • 胡天:辽阔的天空,反映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棣萼”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鸟
    • D. 一种地方
  2. “几多乡泪湿征衣”中的“乡泪”指的是什么?

    • A. 对家乡的思念
    • B. 对战争的恐惧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感慨
  3. 诗中的“胡天”主要指代:

    • A. 北方少数民族区域
    • B. 南方的乡村
    • C. 中原地区
    • D. 海洋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高骈的《塞上寄家兄》更为沉重,前者着重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后者则深入描绘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