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招宾》

时间: 2025-01-04 06:46:54

花枝如火酒如饧,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招宾
作者: 高骈 〔唐代〕

花枝如火酒如饧,
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
延和阁下碧筠亭。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枝像火焰一样鲜艳,酒液如蜜糖般甜美,
正是狂欢歌唱、醉酒陶醉、又再清醒的好时光。
在这对酒看花的时节,哪里最为赏心悦目呢?
不如在延和阁下的碧筠亭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枝如火:形容春天的花朵鲜艳夺目,像火焰一样。
  • 酒如饧:比喻酒甜美如蜜,饧是糖稀的意思。
  • 狂歌醉复醒:形容喝酒后欢唱,醉了又清醒的情景。
  • 延和阁: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名称,阁楼的意思。
  • 碧筠亭:亭子的名字,碧筠指的是青翠的竹子,象征清幽雅致的环境。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延和阁”和“碧筠亭”作为地点,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环境,反映出唐代文人雅集的风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骈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65年。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诗艺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士人的豪情。

创作背景
《春日招宾》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邀请。这是唐代文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表现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春日招宾》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与饮酒作乐的诗,展现了诗人高骈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欢聚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用“花枝如火”描绘春天的花朵,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酒如饧”则将酒的甘甜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欢快而积极的,诗人通过对酒、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正好狂歌醉复醒”一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春日饮酒的乐趣,饮酒后欢歌、陶醉于自然,醒来后又能重新欣赏眼前的一切,这种循环的快乐正是春日聚会的真谛。最后两句“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则引导读者思考,春日的美景与饮酒的乐趣,究竟在哪里最为动人。诗人选择了延和阁下的碧筠亭,暗示了友人聚会的理想场所,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社交场景。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语言上清新,情感上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友人聚会的向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枝如火酒如饧:通过比喻,先描绘春天的花朵色彩鲜艳,再形容酒的甘甜,形成鲜明对比,激发读者的感官。
  2. 正好狂歌醉复醒:描绘饮酒后欢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洒脱与快乐。
  3. 对酒看花何处好: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增强了诗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 延和阁下碧筠亭:最后定下地点,表达诗人对特定环境的喜爱,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枝如火”,生动形象地描绘春花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展现出诗人出色的修辞能力。
  • 排比:通过“狂歌醉复醒”形成节奏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日的欢聚,强调自然美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展现出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代表着新生与希望。
  • :象征欢聚与放松,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 阁亭:作为聚会的场所,象征着文人雅集、交流思想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枝如火”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酒的颜色
    B. 春天的花朵
    C. 诗人的心情

  2. “狂歌醉复醒”中“狂歌”指的是什么?
    A. 休息
    B. 欢乐唱歌
    C. 旅行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碧筠亭”是指什么?
    A. 一种酒
    B. 聚会的地点
    C. 一种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高骈的《春日招宾》,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孤独与内心情感,而高骈则侧重友谊与欢聚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高骈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