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绢扇面》

时间: 2025-01-01 10:56:06

团团纨扇阿谁绷,露出琅玕三两茎。

密叶旋从人意长,劲枝全藉笔毫生。

翠筠不动风常在,直节无根色自荣。

只恐半天雷雨夜,化龙应向手中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团团纨扇阿谁绷,露出琅玕三两茎。
密叶旋从人意长,劲枝全藉笔毫生。
翠筠不动风常在,直节无根色自荣。
只恐半天雷雨夜,化龙应向手中成。

白话文翻译:

是谁在撑着这团团的纨扇,露出三两根琅玕的茎。
密密的竹叶似乎总是跟随人的心意而生长,
劲挺的竹枝完全依靠笔毫的描绘而成。
翠绿的竹子不动,常有风在,
笔直的竹节虽无根,却自有其荣光。
只怕在半天的雷雨夜里,
化作龙的气象应该是从手中成形。

注释:

  • 团团:形容扇子的形状,似团圆状。
  • 纨扇:用纨绸制作的扇子,通常是精致的。
  • 琅玕:一种美丽的植物,常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密叶:密集的竹叶。
  • 劲枝:刚劲的竹枝。
  • 翠筠:形容青翠的竹子。
  • 直节:竹子的节分,形容其直立。
  • 化龙:比喻变化成龙,象征飞升或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宗范,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于世。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题画竹绢扇面》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生活品位与艺术美感的时代。竹子象征着刚直与高洁,常被文人所推崇,诗人在扇面上描绘竹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诗歌鉴赏:

《题画竹绢扇面》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竹子的形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首句“团团纨扇阿谁绷”,以扇子引入,既是具体的物象,也是隐喻人类的情感和追求。接着“露出琅玕三两茎”,以竹的茎部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含蓄的美。诗中的“密叶旋从人意长”,展现出竹叶随风而动的灵动,似乎象征着人的思绪与情感,生长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而“劲枝全藉笔毫生”,则强调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表现出作者对绘画的赞美与对笔墨的尊重。诗中“翠筠不动风常在,直节无根色自荣”则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一种独立、自信的精神。

最后两句“只恐半天雷雨夜,化龙应向手中成”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雷雨象征着困难和挑战,而“化龙”则是对成功的期待。这种情感的波动,恰如人生的起伏,给整首诗增添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团团纨扇阿谁绷:扇子团团地绷着,暗示精致与美好。
  • 露出琅玕三两茎:竹子的茎部若隐若现,象征着自然的雅致。
  • 密叶旋从人意长:竹叶随着人的意愿生长,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劲枝全藉笔毫生:刚劲的竹枝是通过笔墨描绘而成,强调艺术的力量。
  • 翠筠不动风常在:竹子静止不动,却常有风吹动,暗示持久的生命力。
  • 直节无根色自荣:竹子节分分明,虽无根却自有其美。
  • 只恐半天雷雨夜:对未来的担忧,雷雨象征着不利的环境。
  • 化龙应向手中成:希望在挑战中能够成就伟大,化龙象征着飞跃与成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深意。
  • 拟人:竹叶随风而动,赋予自然以灵动的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竹子展开,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艺术创作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正直。
  • 扇子:象征优雅与人文气息。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雷雨:象征挑战与困境。
  • :象征成功与飞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纨扇”主要是指: A. 竹扇
    B. 纨绸制作的扇子
    C. 纸扇
    D. 羽扇

  2. 诗中“只恐半天雷雨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困难的担忧
    D.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化龙应向手中成”意在表达: A. 对艺术的追求
    B. 对成功的渴望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自然的敬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 - 郑燮
  • 《梅花》 -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竹石》与《题画竹绢扇面》都描绘了竹子,但前者更强调竹子的坚韧与品格,而后者则更多体现了竹子的美感与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文人画与诗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