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世浮浮风里尘,不须更问果何因。有时意思悠然处,流水青山便是亲。
白话文翻译:
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就像风中的尘埃,不用再去追问其原因。有时在闲适的心境中,流水和青山便是我最亲近的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浮:形容人世间的喧嚣浮躁。
- 风里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更问:再去询问,表示不必再追究。
- 悠然:形容内心平静、安闲。
- 流水青山:指大自然的景色,象征宁静和亲近。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流水青山”常用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诗歌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西峰寺时,或许是在感受山水之美与世俗纷扰的对比后,抒发内心的感悟,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浮华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繁杂生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开头两句“人世浮浮风里尘,不须更问果何因”,以“风里尘”来比喻世间的纷扰和不安,展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诗人认为不必再去追问这些烦恼的根源。后两句“有时意思悠然处,流水青山便是亲”,则转而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心境,诗人从繁杂的世事中抽离出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流水青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依恋。
全诗结构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哲学思想。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在反思人世的浮华,透过表象看到了内心的真实,展现了其高远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世浮浮风里尘:描述世间的浮躁,强调生活的喧嚣与不安。
- 不须更问果何因:表达了对这些纷扰的超然态度,认为不必追究其根源。
- 有时意思悠然处:指诗人偶尔会有闲适、自在的心境。
- 流水青山便是亲:在这种闲适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密,流水与青山成为他心灵的依靠。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里尘”比喻世俗的繁杂,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句对称,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如“人世浮浮”与“流水青山”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的宁静对比浮华的人世,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里尘:象征世事的纷扰和浮华,暗示人生的无常与烦恼。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寓意生命的宁静与自然的永恒。
- 青山:象征坚固与永恒,代表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依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世浮浮”指代什么?
- A. 世间的美好
- B. 世间的纷扰
- C. 世间的宁静
- D. 世间的孤独
-
“流水青山便是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城市的热爱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陈著的《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李白通过月光下的独饮来抒发孤独与洒脱,而陈著则通过流水和青山展现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