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乐事难并》

时间: 2025-01-19 15:55:02

乐事难并,少年常恨春宵短。

万花丛畔。

只恐金杯浅。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

频相劝。

且闻强健。

莫厌花经眼。

意思解释

点绛唇·乐事难并

作者: 张抡 〔宋代〕

原文展示:

乐事难并,少年常恨春宵短。万花丛畔。只恐金杯浅。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频相劝。且闻强健。莫厌花经眼。

白话文翻译:

快乐的事情难以并存,年轻时常常感叹春夜的短暂。在万花丛中徘徊,只怕酒杯太浅。虽然春天来临,仍然感叹青春已晚。大家频频相劝,听说要强健身体,别厌倦眼前的花朵。

注释:

  • 乐事:快乐的事情。
  • 春宵短:春天的夜晚短暂,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 万花丛畔:在花丛中。
  • 金杯浅:酒杯太浅,暗示酒量小或享乐不足。
  • 韶华晚:青春已晚,感叹时光流逝。
  • 频相劝:频繁劝说。
  • 强健:身体健康。
  • 莫厌花经眼:不要厌倦眼前的美景。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春宵短”与“韶华晚”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时间流逝的普遍感慨,这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古往今来都有人对此感叹。诗中隐含着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抡,字千丈,号隐山,宋代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常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人生无常,词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珍惜。

诗歌鉴赏:

《点绛唇·乐事难并》是一首描绘青春与时间流逝的词作。开篇“乐事难并”便点出主题,人生中快乐的事情总是难以齐全,特别是年轻时,常常对短暂的春宵感到无奈与遗憾。词人用“万花丛畔”描绘美好而又令人陶醉的春景,但紧接着又提到“只恐金杯浅”,暗示即使身处美景之中,享乐的机会却是有限的。

接着,词人提到“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在欢庆春天到来的同时,又对青春的逝去产生了感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流逝岁月的惋惜。最后几句“频相劝”、“且闻强健”、“莫厌花经眼”,则传达出一种劝勉,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年轻人的矛盾心态: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又对短暂的青春感到惋惜,深刻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词人的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使得这首词不仅富有哲理性,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乐事难并”:快乐的事情难以同时享有。
    • “少年常恨春宵短”:年轻人常常感叹春天的夜晚短暂。
    • “万花丛畔”:在花丛中徘徊,暗示春天的美好。
    • “只恐金杯浅”:担心酒杯太浅,享乐不足。
    •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春天到来时感到喜悦,但又对青春的流逝感到惋惜。
    • “频相劝”:大家频繁相劝,表达一种社交氛围。
    • “且闻强健”:听说要保持强健的身体。
    • “莫厌花经眼”:不要对眼前的花朵感到厌倦,要珍惜美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乐事难并”与“少年常恨”形成对仗,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 比喻:用“金杯”象征享乐的机会,表现出对享乐的渴望和有限性。
    • 象征:花丛象征青春的美好,流逝的韶华则代表时间的无情。
  • 主题思想: 词中表现了对青春时光的珍视与惋惜,反映了人们在享受生活时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它蕴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在美好与短暂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 :象征青春、美好和生命的短暂。
  • 金杯:象征享乐和醉生梦死的机会,暗示享乐的局限性。
  • 春宵:代表美好的时光,短暂而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事难并”是什么意思?

    • A. 快乐的事情很多
    • B. 快乐的事情难以同时享有
    • C. 快乐的事情总是来临
  2. “少年常恨春宵短”中的“春宵”指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
    • B. 春天的夜晚
    • C. 春天的白天
  3. 诗中提到要“莫厌花经眼”,这句的意思是?

    • A. 不要厌倦眼前的美好
    • B. 不要看花
    • C. 不要欣赏春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抡的《点绛唇·乐事难并》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李清照的词中更多表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而张抡则通过对青春的反思,展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心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