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06 04:31: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作者: 张抡 〔宋代〕
秋光莹彻。园林。如何宋玉切。作赋悲凉,草木。人自与。长歌清啸无时节。瓮头且饮如雪。不管春花,亦不管秋月。
白话文翻译:
在这秋日的光辉下,园林的景色明净而清晰,怎能不让人想起宋玉那忧伤的赋诗?草木皆显得悲凉,我却自得其乐,长歌清啸,无拘无束。就像瓮中的美酒,清冽如雪。无论春花秋月,我都不再在意。
注释:
- 莹彻:光亮而清晰。
- 宋玉:战国时期的著名辞人,以其悲凉的诗赋著称。
- 赋: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常用于抒情和描绘。
- 长歌清啸:长声歌唱与清朗的啸声,表达自由自在的情绪。
- 瓮头:瓮的顶部,这里比喻酒的清冽。
-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月,传统意象,常用来代表自然的变迁和人们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宋玉:其代表作品《风赋》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及离别的感慨,常被后人提及以表达人生的悲凉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词作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是一个收获与思考的时节。张抡在这段时间内,面临人生的种种感慨,可能受到了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选择以酒来解愁,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诗歌鉴赏:
《醉落魄》这首词通篇流露出一股洒脱的情怀,张抡通过描绘秋日的光景,表达了对人世间悲凉情绪的反思。这种情绪在"宋玉切"的提及中得以深化,宋玉的忧愁与诗人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长歌清啸无时节"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显示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瓮头且饮如雪"一语,既是对美酒的向往,也是对生活的淡泊,酒如雪般清冽,象征着一种纯净的享受。整首诗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生活中有许多无法控制的悲凉,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放下对春花秋月的执着,活在当下,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光莹彻:描绘秋天光线的清澈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园林:美丽的园林景色,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 如何宋玉切:提及宋玉,暗含对悲凉情感的感慨。
- 作赋悲凉:写作赋诗时心中充满悲凉之情。
- 草木:象征自然界,反映出一种生机与萧瑟的对比。
- 人自与:即使周围环境悲凉,诗人却能自得其乐。
- 长歌清啸无时节:表达随性而歌的豪情,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瓮头且饮如雪:比喻酒的清冽,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
- 不管春花,亦不管秋月:放下对自然变化的执着,强调活在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酒比作雪,强调其清冽。
- 对仗:如“春花秋月”,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草木似乎也在表达悲凉,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强调了面对生活的悲凉时,仍要保持乐观和洒脱的态度,展现了对于自由与享受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反思的季节。
- 园林: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宋玉:象征着悲凉的情感。
- 瓮头:象征着生活的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谁?
- A. 唐代诗人
- B. 战国时期辞人
- C. 北宋画家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忧伤
- B. 轻松洒脱
- C. 无所谓
-
“瓮头且饮如雪”中的“如雪”意在表达:
- A. 酒的浓烈
- B. 酒的清冽
- C. 酒的甜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张抡的《醉落魄》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示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但张抡更侧重于对自由的追求,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些参考书目可帮助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