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寺留题》

时间: 2025-01-04 07:54:20

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

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平寺留题 王禹偁 〔宋代〕

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 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

白话文翻译:

县衙的东面是禅修的斋室,公务结束后不妨引来仙鹤。 我长久喜爱这地方如同仙境,却惭愧自己的衣袍上沾满了尘土。 竹林的声音在秋雨中冷冷地摇曳,山峦的影子青青地覆盖着清晨院中的苔藓。 最难忘的是去年飞雪的夜晚,煮茶烤栗子直到深夜才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县斋:县衙的斋室,指县官的办公场所。
  • 禅斋:禅修的斋室,指静修的地方。
  • 公退:公务结束。
  • 洞府:道教中的仙境,这里比喻禅斋的幽静。
  • 煨栗:烤栗子。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洞府”一词常用于道教文学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禅斋的幽静和超脱尘世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直抒胸臆著称,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反对浮华。此诗可能是在公务之余,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尘世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县斋禅修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首联直接点明地点和时间,县斋东面的禅斋,公务结束后的闲适。颔联通过对“洞府”的比喻,表达了对禅修环境的喜爱,同时“却惭衣上有尘埃”反映了对自己尘世身份的反思。颈联和尾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竹声冷撼秋窗雨”和“山影青笼晓院苔”,展现了禅修时的宁静和超脱,而“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则回忆了过去禅修时的美好时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县衙的东面是禅修的斋室,公务结束后不妨引来仙鹤。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 颔联: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我长久喜爱这地方如同仙境,却惭愧自己的衣袍上沾满了尘土。这里通过对“洞府”的比喻,表达了对禅修环境的喜爱,同时“却惭衣上有尘埃”反映了对自己尘世身份的反思。
  • 颈联: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竹林的声音在秋雨中冷冷地摇曳,山峦的影子青青地覆盖着清晨院中的苔藓。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修时的宁静和超脱。
  • 尾联: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最难忘的是去年飞雪的夜晚,煮茶烤栗子直到深夜才归。这里回忆了过去禅修时的美好时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座中如洞府”将禅斋比喻为仙境,增强了禅修环境的幽静和超脱尘世的氛围。
  • 拟人:“竹声冷撼秋窗雨”中的“冷撼”赋予了竹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自然景物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通过对禅修环境的喜爱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府:比喻禅斋的幽静和超脱尘世的氛围。
  • 竹声:在秋雨中冷冷地摇曳,展现了禅修时的宁静和超脱。
  • 山影:青青地覆盖着清晨院中的苔藓,增强了自然景物的生动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洞府”比喻的是什么? A. 仙境 B. 禅斋 C. 县斋 D. 山影

  2. 诗中提到的“煮茶煨栗”发生在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3. 诗中的“却惭衣上有尘埃”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惭愧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禅修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超脱和宁静。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武平寺留题》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禅修生活的向往,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反映了对自己尘世身份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禹偁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