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寄此诗后忽得简云儿曹亦寄五言用韵毕同殆》
时间: 2025-01-06 12:5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性固自同,学问亦有源。 胡为两章句,韵韵皆蝉联。 有如五音作,琴瑟随宫悬。 排比不乱行,又似贯珠然。 窃意予父子,与公有世缘。 精神所交感,默契难言诠。 书来亟报我,故事前无传。 欲将此段奇竟入佳话编。 况复惠新句,律吕递相宣。
白话文翻译:
天性固然相同,学问也有源头。 为何两段诗句,韵律都如此连贯。 就像五音的创作,琴瑟随着宫调悬挂。 排列整齐不乱,又像串联的珠子。 我猜想我们父子,与您有世代的缘分。 精神的交流感应,默契难以用言语解释。 书信来时急忙告诉我,这样的故事前所未有。 想把这段奇妙的经历编入佳话。 更何况还赐予新句,音律相互呼应。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性固自同:指人的本性是相同的。
- 学问亦有源:学问有其根源和传承。
- 韵韵皆蝉联:指诗句的韵律非常连贯。
- 五音作:指音乐的五声音阶。
- 琴瑟随宫悬:琴瑟等乐器随着宫调的音高悬挂。
- 排比不乱行:诗句排列整齐,不混乱。
- 贯珠然:像串起来的珠子一样连贯。
- 窃意:私下认为。
- 世缘:世代的缘分。
- 精神所交感:精神上的交流和感应。
- 默契难言诠:默契难以用言语解释。
- 书来亟报我:书信来时急忙告诉我。
- 故事前无传:这样的故事前所未有。
- 律吕递相宣:音律相互呼应。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与某人的精神交流和诗句的韵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诗歌韵律和精神交流的重视。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与某人的深厚关系和诗句创作的精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姜特立在收到某人的书信和诗句后所作,表达了对对方诗句的赞赏和对双方精神交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诗句韵律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美学的深刻理解。诗中“天性固自同,学问亦有源”一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和学问的传承。而“胡为两章句,韵韵皆蝉联”则直接赞美了对方诗句的韵律之美。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对方的深厚关系和精神上的默契,这种默契超越了言语的表达,成为一种心灵的交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精致和内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性固自同,学问亦有源:开篇点明人与人的共性和学问的传承。
- 胡为两章句,韵韵皆蝉联:赞美对方诗句的韵律连贯。
- 有如五音作,琴瑟随宫悬:比喻诗句的韵律如音乐般和谐。
- 排比不乱行,又似贯珠然:形容诗句排列整齐,如串珠般连贯。
- 窃意予父子,与公有世缘:表达与对方的深厚关系。
- 精神所交感,默契难言诠:强调精神上的交流和默契。
- 书来亟报我,故事前无传:书信带来的新奇故事。
- 欲将此段奇竟入佳话编:想把这段奇妙经历编入佳话。
- 况复惠新句,律吕递相宣:感谢对方赐予新句,音律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有如五音作,琴瑟随宫悬”和“又似贯珠然”。
- 排比:如“排比不乱行”。
- 对仗:如“天性固自同,学问亦有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与某人的深厚关系及精神上的默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音:音乐的五声音阶,象征和谐。
- 琴瑟: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美。
- 贯珠:串起来的珠子,象征连贯和整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韵韵皆蝉联”指的是什么? A. 诗句的韵律连贯 B. 诗句的排比整齐 C. 诗句的意象丰富 答案:A
-
诗中“精神所交感”表达了什么? A. 精神上的交流和感应 B. 学问的传承 C. 诗句的韵律美 答案:A
-
诗中“欲将此段奇竟入佳话编”表达了什么? A. 想把这段奇妙经历编入佳话 B. 想把这段奇妙经历告诉别人 C. 想把这段奇妙经历忘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但姜特立的诗更注重诗句的韵律美和精神上的默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姜特立的诗作。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姜特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