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篇》

时间: 2025-01-06 09:47:17

有客劝除草,草去眼中净。

梵志反著袜,一国皆通病。

颊上著三毛,精神乃殊胜。

微云点太虚,不碍天宇莹。

芳草有佳色,驻与俗士订。

曾著骚人经,屡勤才子咏。

因依仲蔚门,缭绕渊明迳。

不入膏粱观,唯契山林性。

吾家北窗下,旷土勿畦町。

花草随意生,红绿同一盛。

晨露共明蠲,夕烟相掩映。

既傍竹阴清,又连苔色静。

微薰入衣屨,余润侵筑磬。

终日坐其间,心清神气定,心清神气定。

诗酒颇相关,世事不足听。

从渠笑吾痴,此意未易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客劝除草,草去眼中净。梵志反著袜,一国皆通病。颊上著三毛,精神乃殊胜。微云点太虚,不碍天宇莹。芳草有佳色,驻与俗士订。曾著骚人经,屡勤才子咏。因依仲蔚门,缭绕渊明迳。不入膏粱观,唯契山林性。吾家北窗下,旷土勿畦町。花草随意生,红绿同一盛。晨露共明蠲,夕烟相掩映。既傍竹阴清,又连苔色静。微薰入衣屨,余润侵筑磬。终日坐其间,心清神气定,心清神气定。诗酒颇相关,世事不足听。从渠笑吾痴,此意未易竟。

白话文翻译

有客人劝我除去杂草,除去后眼中清净。但这就像梵志反穿袜子,全国都有这种通病。在脸颊上添上三根毛,精神就显得特别出众。微云点缀在太虚之上,并不妨碍天空的明亮。芳草有着美丽的颜色,我愿意与世俗之人讨论。它们曾经被骚人墨客记载,多次被才子佳人吟咏。依附在仲蔚的门前,缭绕在渊明的路径上。不进入富贵人家的视野,只与山林的性情相契合。我家北窗下的土地,没有被划分成小块。花草自由生长,红绿同样茂盛。晨露共同明亮,夕烟相互掩映。既靠近竹荫的清凉,又连接苔藓的静谧。微风带着香气进入衣履,余润侵入筑磬。整天坐在那里,心清神定,心清神定。诗酒与世事相关,但世事不值得倾听。任由他们笑我痴,这种意境难以言尽。

注释

  • 梵志反著袜:比喻一种普遍的错误或习惯。
  • 颊上著三毛:比喻微小的修饰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 微云点太虚:比喻微小的点缀不影响整体的明亮。
  • 骚人经:指文人墨客的作品。
  • 仲蔚门:可能指某位文人的家门。
  • 渊明迳:指陶渊明的路径,象征隐逸的生活。
  • 膏粱观:指富贵人家的生活。
  • 山林性:指隐逸山林的性情。
  • 北窗下:指作者自己的居所。
  • 旷土勿畦町:指土地未被划分,自由生长。
  • 晨露共明蠲:指晨露共同明亮。
  • 夕烟相掩映:指夕烟相互掩映。
  • 微薰入衣屨:指微风带着香气进入衣履。
  • 余润侵筑磬:指余润侵入筑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生活,对世俗生活持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珍视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世俗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芳草有佳色,驻与俗士订”一句,表达了作者愿意与世俗之人讨论自然之美,但又不愿被世俗所束缚。通过“吾家北窗下,旷土勿畦町”等句,描绘了一个自由生长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状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客劝除草,草去眼中净:开篇即提出主题,有人劝作者除去杂草,但作者认为除去杂草后眼中虽然清净,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然美。
  2. 梵志反著袜,一国皆通病:用梵志反穿袜子的典故,比喻一种普遍的错误或习惯。
  3. 颊上著三毛,精神乃殊胜:比喻微小的修饰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4. 微云点太虚,不碍天宇莹:比喻微小的点缀不影响整体的明亮。
  5. 芳草有佳色,驻与俗士订:表达了作者愿意与世俗之人讨论自然之美。
  6. 曾著骚人经,屡勤才子咏:指出芳草曾被文人墨客记载,多次被才子佳人吟咏。
  7. 因依仲蔚门,缭绕渊明迳:依附在仲蔚的门前,缭绕在渊明的路径上,象征隐逸的生活。
  8. 不入膏粱观,唯契山林性:不进入富贵人家的视野,只与山林的性情相契合。
  9. 吾家北窗下,旷土勿畦町:描绘了一个自由生长的自然环境。
  10. 花草随意生,红绿同一盛:花草自由生长,红绿同样茂盛。
  11. 晨露共明蠲,夕烟相掩映:晨露共同明亮,夕烟相互掩映。
  12. 既傍竹阴清,又连苔色静:既靠近竹荫的清凉,又连接苔藓的静谧。
  13. 微薰入衣屨,余润侵筑磬:微风带着香气进入衣履,余润侵入筑磬。
  14. 终日坐其间,心清神气定,心清神气定:整天坐在那里,心清神定。
  15. 诗酒颇相关,世事不足听:诗酒与世事相关,但世事不值得倾听。
  16. 从渠笑吾痴,此意未易竟:任由他们笑我痴,这种意境难以言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梵志反著袜”、“颊上著三毛”、“微云点太虚”等,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 对仗:如“晨露共明蠲,夕烟相掩映”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世俗生活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自然美。
  • 微云:象征微小的点缀。
  • 晨露:象征清晨的清新。
  • 夕烟:象征傍晚的宁静。
  • 竹阴:象征清凉。
  • 苔色:象征静谧。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芳草:在中国文化中,芳草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美和隐逸生活。
  • 微云:微云点缀在太虚之上,象征微小的点缀不影响整体的明亮。
  • 晨露:晨露共同明亮,象征清晨的清新和生机。
  • 夕烟:夕烟相互掩映,象征傍晚的宁静和和谐。
  • 竹阴:竹阴清凉,象征清凉和宁静。
  • 苔色:苔色静谧,象征静谧和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梵志反著袜”比喻什么? A. 一种普遍的错误或习惯 B. 一种特殊的美学 C. 一种隐逸的生活 D. 一种富贵的生活

  2. 诗中“颊上著三毛”比喻什么? A. 微小的修饰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B. 微小的错误能带来显著的影响 C. 微小的点缀不影响整体的明亮 D. 微小的点缀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3. 诗中“微云点太虚”比喻什么? A. 微小的点缀不影响整体的明亮 B. 微小的错误能带来显著的影响 C. 微小的点缀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D. 微小的点缀不影响整体的明亮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姜特立的《除草篇》: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但陶渊明的诗更加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而姜特立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除草篇》,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诗句

有客劝除草,草去眼中净。下一句是什么

梵志反著袜,一国皆通病。上一句是什么

梵志反著袜,一国皆通病。下一句是什么

颊上著三毛,精神乃殊胜。上一句是什么

颊上著三毛,精神乃殊胜。下一句是什么

微云点太虚,不碍天宇莹。上一句是什么

微云点太虚,不碍天宇莹。下一句是什么

芳草有佳色,驻与俗士订。上一句是什么

芳草有佳色,驻与俗士订。下一句是什么

曾著骚人经,屡勤才子咏。上一句是什么

曾著骚人经,屡勤才子咏。下一句是什么

因依仲蔚门,缭绕渊明迳。上一句是什么

因依仲蔚门,缭绕渊明迳。下一句是什么

不入膏粱观,唯契山林性。上一句是什么

不入膏粱观,唯契山林性。下一句是什么

吾家北窗下,旷土勿畦町。上一句是什么

吾家北窗下,旷土勿畦町。下一句是什么

花草随意生,红绿同一盛。上一句是什么

有客劝除草,下一句是什么

草去眼中净。上一句是什么

草去眼中净。下一句是什么

梵志反著袜,上一句是什么

梵志反著袜,下一句是什么

一国皆通病。上一句是什么

一国皆通病。下一句是什么

颊上著三毛,上一句是什么

颊上著三毛,下一句是什么

精神乃殊胜。上一句是什么

精神乃殊胜。下一句是什么

微云点太虚,上一句是什么

微云点太虚,下一句是什么

不碍天宇莹。上一句是什么

不碍天宇莹。下一句是什么

芳草有佳色,上一句是什么

芳草有佳色,下一句是什么

驻与俗士订。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