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峥嵘古寺阁,苍山插晴檐。
少室出天外,巍巍何尊严。
王都在其下,风露国所沾。
日暮飞云归,已失中顶尖。
白话文翻译:
这座古老的寺阁巍峨耸立,苍翠的山峰直插入晴空。少室山在天外升起,显得巍峨而庄严。王都就在它的脚下,风露浸润着这个国家。暮色降临,飞云归去,已然失去了那高耸的顶尖。
注释:
- 峥嵘: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 苍山:指青翠的山脉。
- 少室:少室山,位于嵩山,是五岳之一,风景秀丽。
- 巍巍:形容高大而雄伟的样子。
- 尊严:这里指气势、威严。
- 王都:指国家的都城。
- 风露:风和露水,这里指自然景象的滋润。
- 日暮:傍晚时分。
- 飞云:指浮动的云彩。
- 中顶尖:指山的最高点。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少室”与“嵩岳”均为中国著名的山脉,少室山是嵩山的一部分,历史上与佛教、道教等文化有深厚的渊源。诗中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天锡,号江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而著称。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梅尧臣游览汝州慈寺时,受到周围壮丽山川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观,展现了古寺阁的巍峨和苍山的雄伟。开篇用“峥嵘古寺阁”引入,给人以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随后描绘少室山,揭示出其在天地之间的崇高地位。诗中通过“王都在其下”表现出寺阁与自然和政治的关系,暗示着在大自然的映衬下,人类的政治是多么渺小。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思索,日暮时分,飞云归去,便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整体上,诗作气势磅礴,情感深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历史的厚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峥嵘古寺阁”:描绘古寺的巍峨气势,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苍山插晴檐”:通过“插晴檐”形象地表现出山的高耸,寓意自然的伟力。
- “少室出天外”:少室山如同从天外而降,使人感受到其非凡的地位。
- “巍巍何尊严”:山的巍峨给人以庄重的感觉,体现出自然的威严。
- “王都在其下”:王都的存在与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历史的深邃。
- “风露国所沾”:自然的滋润象征着人们生存的依赖。
- “日暮飞云归”: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 “已失中顶尖”:失去顶尖的意象,象征着人类的渺小和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相对照,强调二者的关系。
- 对仗:诗中“峥嵘古寺阁”与“苍山插晴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赋予其以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渺小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古寺阁: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苍山: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 少室:作为文化符号,寄托着诗人对理想和信仰的向往。
- 王都:象征着权力与人类社会的繁荣。
- 日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少室”指的是哪座山? A. 嵩山 B. 泰山 C. 华山 D. 黄山
-
“日暮飞云归”中的“日暮”意指什么?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
诗中提到的“王都”是指什么? A. 古代的都城 B. 现代城市 C. 农村 D. 原始部落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梅尧臣《汝州等慈寺阁望嵩岳》,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诗更为隐逸,注重意境,而梅尧臣则直抒胸臆,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