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六玉汝宰钱塘》

时间: 2025-01-19 16:52:23

顷寻高士庐,正值浸湖雪。

雪中千万峰,参差县前列。

僧居或隐见,岸树随曲折。

惊凫如避人,远向寒烟灭。

潜希为子男,傥得遂疏拙。

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方闻落君手,与我曾未别。

景多诗莫穷,归载压车辙。

意思解释

送韩六玉汝宰钱塘

原文展示:

顷寻高士庐,正值浸湖雪。
雪中千万峰,参差县前列。
僧居或隐见,岸树随曲折。
惊凫如避人,远向寒烟灭。
潜希为子男,傥得遂疏拙。
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方闻落君手,与我曾未别。
景多诗莫穷,归载压车辙。


白话文翻译:

前些日子我寻访高士的居所,正好遇上湖面被雪覆盖。
雪中山峰千千万万,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县前。
隐居的僧侣时隐时现,岸边的树木随着曲折的河道而生长。
惊飞的野鸭仿佛在躲避人群,远去在寒冷的烟雾中消失。
我希望能成为他的儿子,或许能实现我那粗疏的愿望。
如今已过二十年,我的志向仍然毫无进展。
刚听说君子落入了我的手中,与我仍未分离。
美好的景色多得数不胜数,归来时却只能压在车辙下。


注释:

  • 高士庐:指的是隐士的居所,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浸湖雪:湖面上覆盖着雪,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
  • 参差:形容山峰错落不齐的样子。
  • 僧居:指僧人的居住之所,暗示隐逸的生活。
  • 惊凫:野鸭受到惊吓而飞走,象征自然的宁静被打破。
  • 潜希为子男:潜在的希望成为他的儿子,表达对高士的向往。
  • 压车辙:比喻回归现实,无法实现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作品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晚年,是对高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反思。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送韩六玉汝宰钱塘》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高士的隐居生活,描绘出一幅宁静的雪景图,表现出对自由与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雪中千万峰,参差县前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诗人在回忆与理想之间徘徊,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志向的受阻。尤其是“潜希为子男,傥得遂疏拙”一句,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二十年的岁月流逝,诗人依然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内心充满了惆怅。

整首诗虽充满了对高士理想的向往,但又夹杂着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描绘了寒冷的湖面与雪景,暗示了清静与超脱。
    • 中间的描写中,僧侣的隐约出现,象征着隐士的理想生活。
    • 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情感逐渐转向沉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惊凫如避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人类的关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高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志向未能实现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高士: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山峰:代表自然的壮丽与高远。
  • 僧侣:象征隐逸的生活方式,反映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隐士
    • B. 官员
    • C. 商人
  2. “潜希为子男”中“子男”指的是什么?

    • A. 儿子
    • B. 朋友
    • C. 同事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热情
    • B. 无奈
    • C. 冷漠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送韩六玉汝宰钱塘》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宁静,而梅尧臣则更多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