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时间: 2025-01-04 08:19:58

唱到阳关第四声。

香带轻分。

罗带轻分。

杏花时节雨纷纷。

山绕孤村。

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

春衫香满,空有啼痕。

一般离思两销魂。

马上黄昏。

楼上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作者: 刘仙伦 〔宋代〕

唱到阳关第四声。
香带轻分。
罗带轻分。
杏花时节雨纷纷。
山绕孤村。
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
春衫香满,
空有啼痕。
一般离思两销魂。
马上黄昏。
楼上黄昏。


白话文翻译:

唱到阳关的第四声,
香带轻轻分开。
罗带轻轻分开。
杏花盛开的季节,细雨纷纷落下。
山环绕着孤村,
水环绕着孤村。
更没有心情与他共饮酒杯。
春衫散发着香气,
却只有啼痕残留。
相同的离愁令人销魂。
马背上的黄昏,
楼上的黄昏。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带:指的是用香料染制的带子,常用于装饰。
  • 罗带:一种轻薄的丝带,用于装饰衣物。
  • 杏花:杏花盛开的季节,象征春天的到来。
  • 啼痕:指的是眼泪留下的痕迹,表达悲伤的情感。
  • 销魂:形容因思念而感到心神恍惚的状态。

典故解析:
“阳关”是古代一个著名的关口,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诗中提到的“阳关第四声”可能指的是古琴曲《阳关三叠》,表示离别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仙伦,宋代词人,以其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离愁别绪,展现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春天,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或思念,因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愁苦的词。社会背景上,宋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有离别之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诗歌鉴赏: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展现了深沉的离愁。开篇便以“唱到阳关第四声”引入,瞬间带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接下来的“香带轻分,罗带轻分”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温柔,然而这温柔背后却藏着淡淡的哀伤。杏花时节,细雨纷纷,诗人用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情感,构建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山绕孤村,水绕孤村”,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强化了孤独的感觉。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诗人却“更没心情共酒尊”,表明即使环境再美好,内心的失落依然无法掩盖。后面的“春衫香满,空有啼痕”更是通过对衣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

结尾的“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则将孤独与离愁推向高潮,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使得诗人更加感受到离别的痛苦。这首词不仅有着细腻的情感描写,也反映了人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唱到阳关第四声”:引入离别的主题,阳关象征着离别。
  • “香带轻分,罗带轻分”:细腻描写春天的美好,但同时暗含离愁。
  • “杏花时节雨纷纷”:描绘春天的景象,增添诗的意境。
  • “山绕孤村,水绕孤村”:强调孤独的意境。
  • “更没心情共酒尊”:即使在美好环境中,内心的失落依然存在。
  • “春衫香满,空有啼痕”:通过衣物的香气与泪痕对比,展现情感的复杂。
  • “一般离思两销魂”:强调离愁的深重。
  • “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将孤独感推向极致,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
  • 对仗:如“山绕孤村,水绕孤村”,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结合,增强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孤独展开,表现出人在春日美景中却难以忘却离愁的复杂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关:象征离别与思乡。
  • 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美好。
  • 孤村:象征孤独与落寞。
  • 酒尊:象征欢乐,反衬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阳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离别
    C. 快乐

  2. “春衫香满”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香水
    B. 衣物的香气
    C. 花香

  3. 诗中提到的“水绕孤村”是为了表现什么? A. 自然美
    B. 孤独感
    C. 欢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刘仙伦的《一剪梅》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关注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两者在表达离愁时,风格各异却同样动人。


参考资料:

  • 《宋词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仙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