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时间: 2025-01-01 11:2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作者: 刘仙伦 〔宋代〕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
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
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
船只向东驶去,远望西江千里,雾气弥漫,水天一色。
我不禁想问襄州在哪里?那边的雉堞与云连成一片。
哥哥的残碑,卧龙的遗迹,斜阳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后来的人物,像你这样出色的又能有几个呢?
难道你会为我而来吗?河阳的下士,实在是难得的强人。
不要以为现在的时代平静无事,就以言辞来掩盖潜在的战争。
眼前的河山,楼头的鼓角,都是英雄们为名利所流下的泪水。
要想获得功名和机会,首先得有闲暇的准备。
注释:
- 艅艎:古代的一种小船。
- 苍茫:形容广阔而模糊的样子。
- 雉堞:古代城墙上筑的雉堞,指的是襄州的城墙。
- 卧龙:指刘备的重要谋士诸葛亮,卧龙是他的别号。
- 斜阳:指夕阳,常用来表现伤感或遗憾的情绪。
- 河阳:指河阳地区,可能是指地理位置上的某个地方。
- 鼓角:古时战斗的号角声,象征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抒情,作品多描写山水、人生感悟。其诗词结合个人经历,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绪。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张明之赴京西幕,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时局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与对历史遗恨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开头“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江河画卷,营造出一种旅途的孤寂与思索。接着“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词人用询问的方式引入对襄州的追忆,暗示对故土的思念与历史的追溯。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通过历史遗迹的提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遗憾,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一句,质疑当今英才的稀缺,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则是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要忽视潜在的危机。最后一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则总结了整首词的主题: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历史的沉思,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出旅途的感受。
- 第二联提到襄州,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
- 第三联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与遗憾。
- 第四联质疑人才匮乏,表现对当代的思考。
- 第五联强调不应低估潜在的战争威胁。
- 第六联总结功名与准备的关系,点明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苍茫烟水”比喻遥远而模糊的景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词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形成情感的积累。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历史人物和个人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出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对功名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艅艎:象征着旅途与离别。
- 西江:代表着广阔的天地与人生的无常。
- 斜阳:寓意时间的流逝与遗憾。
- 雉堞: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对故土的眷恋。
- 英雄泪:表达了英雄为名利所付出的代价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艅艎东下”中的“艅艎”指什么?
A. 船只
B. 车子
C. 飞机
D. 火车 -
诗中提到的“卧龙”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诸葛亮
D. 项羽 -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的意思是什么?
A. 机会来临时要准备好
B. 不需准备
C. 机会不重要
D. 只需等待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为“念奴娇”体裁,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
- 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送别之情与对前途的思考。
诗词对比:
刘仙伦的《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刘仙伦更多关注于对朋友的祝福与历史的反思,而苏轼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两首词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