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甫作巫山高命光属和勉率成篇真不知量》
时间: 2025-01-04 07:3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高,巫山之高高不极。寒江西来曳练长,群峰森罗十二戟。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门摧丹壁。轻生重利三马客,一叶直冲高浪白。船头吟啸坐自如,仰视长天不盈尺。丛祠象设俨山椒,巫祝纷纷非一朝。云是高唐神女之所处,至今暮雨常萧萧。我闻神理明且直,兴亡唯观恶与德。安肯来从楚国君,凭依梦寐为淫昏。襄王之心自荒惑,引领日望阳台云。独不思怀王西行不复返,甲光照地屯秦国。蚕食黔中下荆门,陵园宗庙皆烧焚。社稷飘零不复存,嗟嗟若敖蚡冒将,筚路蓝缕皆辛勤。
白话文翻译
巫山高,巫山的高耸真是无法极限。寒江水从西边流来,像长长的绸带在摇曳,群峰如同十二支戟般耸立。清猿哀号裂开翠绿的山崖,老蛟愤怒地摧毁丹色的壁垒。轻视生命,重视利益的三马客,像一片叶子直冲高浪之上。船头吟唱,悠然自得,仰望天空却不见底。山上的丛祠设立得庄严,巫祝们纷纷而至,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云彩是高唐神女所居之处,如今的暮雨依然萧条。我听闻神明的道理明了而直观,兴亡只在于观察善与恶。怎么肯追随楚国的君主呢,依赖梦境而沉迷于淫乱。襄王的心思自是迷惑,引领着日子期待阳台上的云彩。独自不思怀王西行再无归,甲光照耀大地屯驻在秦国。蚕食了黔中荆门,陵园和宗庙都被焚烧。社稷飘零再无存,唉,若同蚡虫般冒进,辛勤耕作却步履艰辛。
注释
- 巫山:传说中的山,常与神女、风景相关联。
- 寒江:指寒冷的江水,象征着孤独和冷清。
- 猿:清猿,指猿猴,发出悲鸣,增添了诗的悲凉感。
- 丹壁:指红色的山壁,象征着坚固。
- 三马客:比喻轻视生命而追求利益的人。
- 云是高唐神女之所处:提到高唐神女,反映出与神话相关的文化背景。
- 襄王:指楚襄王,表明历史背景。
- 甲光照地:甲光泛指战争,象征着动乱和战争的破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尊儒抑道”,强调历史的教训对于政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对历史的兴亡深感忧虑。巫山的描写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反映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望。
诗歌鉴赏
《介甫作巫山高命光属和勉率成篇真不知量》是一首表现巫山壮丽景色与历史忧思的诗。诗中巫山的高耸并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开篇以“巫山高”引入,强调巫山的雄伟气势,接着描绘寒江和群峰,形成了自然的壮丽景象。叠加的意象如“清狖悲号”和“老蛟怒门”,则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悲凉。
诗中通过历史人物襄王与怀王的对比,揭示了历史的兴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与象征,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整体来看,诗的情感基调悲凉而又激昂,既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山高,巫山之高高不极。:开篇指出巫山的高耸,象征着理想的远大。
- 寒江西来曳练长,群峰森罗十二戟。:描绘寒江与群峰,形成强烈的自然对比。
- 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门摧丹壁。:自然的悲痛与愤怒,暗示内心的惆怅。
- 轻生重利三马客,一叶直冲高浪白。:批评追逐利益的人,表现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船头吟啸坐自如,仰视长天不盈尺。: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但又感到渺小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江曳练长”,“群峰森罗”用比喻的手法增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 拟人:如“清狖悲号”,使自然景观有了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通过巫山的描绘,表现出对理想景象的向往,同时又深感历史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象征理想与神秘。
- 寒江:象征孤独和流失的时光。
- 清狖与老蛟:象征自然界的悲剧与愤怒。
- 三马客:象征追求利益的世俗之人。
- 云:象征着渺小的梦想与远大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巫山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美丽的自然风景
B. 理想的追求与远大
C. 历史的兴亡
D. 个人的渺小 -
诗中提到的“清狖悲号”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幸福 -
“船头吟啸坐自如”中的“坐自如”意指什么? A. 自由自在
B. 忍耐
C. 坐不住
D. 无所事事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山水与理想,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
- 杜甫《望岳》: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司马光的山水诗:李白的诗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而司马光则更多地反映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司马光与其诗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