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原上累累古冢高,
昔时意气尽贤豪。
断碑名姓已磨灭,
永日东风吹野蒿。
白话文翻译:
原野上高高耸立着一座座古老的坟冢,
曾经的豪杰志气已尽,英才也已不复存在。
那些断裂的碑石上人名已然磨损,
漫长的日子里,东风只是在吹拂着野草。
注释:
- 累累:形容很多、堆积的样子。
- 古冢:指的是古老的墓地。
- 意气:指的是当年的豪情壮志和气概。
- 贤豪:指有才德的人。
- 断碑:指损坏的碑石,通常是指墓碑。
- 名姓:指的是名字和姓氏。
- 永日:漫长的日子。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野蒿:一种野生植物,常指杂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古冢”与“贤豪”可以引申为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苍凉。古冢是英雄豪杰的埋葬之地,而在时间的流逝中,这些曾经响亮的名字却已被磨灭,给人以无限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以其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和历史研究,其作品风格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中的英雄豪杰也难免被遗忘,诗人通过描绘古冢,表达了对逝去荣耀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河北道中作 其三》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古冢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苍凉的历史感。首句“原上累累古冢高”,通过“累累”二字,突显了古冢的数量和沉重,仿佛在提醒读者历史的厚重与深邃。接下来的“昔时意气尽贤豪”,则通过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曾经的豪杰如风散去,留下的只有寂静的坟冢。
诗的后两句“断碑名姓已磨灭,永日东风吹野蒿”,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断碑之上的名姓已然模糊,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无情。同时,东风的吹拂引发读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生命的短暂和历史的长河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感慨,具有很强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原上累累古冢高”:描绘了广袤原野上高耸的古冢,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暗示着历史的厚重。
- “昔时意气尽贤豪”:回忆起曾经的豪杰,意气风发,如今已成过去。
- “断碑名姓已磨灭”:历史的痕迹渐渐消失,人物的名字也随之模糊,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 “永日东风吹野蒿”:长久的时间里,只有东风轻拂着杂草,象征着生存的平淡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古冢高”与“贤豪”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古冢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东风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冢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唤起人们对人事沧桑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古冢:象征着历史的沉重和无情。
- 贤豪:代表了曾经的英雄人物,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怀念。
- 东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力量。
- 野蒿:代表着生命的平凡与渺小,反映了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冢”主要指什么?
- A. 现代建筑
- B. 古老的坟墓
- C. 自然风景
-
诗人通过“断碑名姓已磨灭”想表达什么?
- A. 历史的无情
- B. 英雄的伟大
- C. 生活的美好
-
诗中“东风”象征着?
- A. 冬天的寒冷
- B. 生命的延续
- C. 财富的到来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反映了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出离愁与壮志。
- 《春望》:在历史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
- 《诗经》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