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夜出关候致远不至》

时间: 2024-09-19 21:25:07

风劲便轻棹,霜严怯弊裘。

青山蟠巨浸,红树立沧洲。

月黑鴈犹去,灯寒人更愁。

烟松漫小岘,何处问鸣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劲便轻棹,霜严怯弊裘。
青山蟠巨浸,红树立沧洲。
月黑鴈犹去,灯寒人更愁。
烟松漫小岘,何处问鸣驺。


白话文翻译:

秋风劲吹,轻舟在水面上摇曳,初霜来临让我对破旧的衣裳感到寒冷。青山环绕,巨大的水面如同吞没一切,红树在沧浪中屹立。月色昏暗,鸿雁依然飞去,寒冷的灯光中,人们心中愈发愁苦。烟雾笼罩的小山上,不知何处可以问到那鸣叫的驴。


注释:

  • 轻棹:轻轻划动船桨。
  • 弊裘:破旧的皮衣。
  • :蜿蜒、盘旋。
  • 巨浸:大水面。
  • 沧洲:形容水面辽阔,树木高耸。
  • :野雁。
  • 鸣驺:鸣叫的驴。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和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浙江嘉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北归途中,时逢秋季,描绘了夜晚出关时的景象,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秋夜出行时的复杂心情。首句“风劲便轻棹”通过“风劲”与“轻棹”的对比,传达出一种自然环境的强烈与人的脆弱。随着秋霜的降临,诗人对“弊裘”的感受,揭示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冷清与凄凉。

“青山蟠巨浸,红树立沧洲”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青山和红树在水面映衬下显得分外立体,诗人通过此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孤独和渺小。

最后两句“月黑鴈犹去,灯寒人更愁”则转向内心情感的刻画。月色昏暗,鸿雁飞去,象徵着离别的愁苦;而寒冷的灯光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与情感时,运用了对比、意象等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劲便轻棹:秋风强劲,轻舟在水上划行。
  2. 霜严怯弊裘:初霜降临,让我对破旧的衣服感到害怕。
  3. 青山蟠巨浸:青山环绕着广阔的水面,形成蜿蜒的景象。
  4. 红树立沧洲:红色的树木在辽阔的水边高耸而立。
  5. 月黑鴈犹去:昏暗的月色下,鸿雁依然飞去。
  6. 灯寒人更愁:寒冷的灯光中,人心中愁苦更深。
  7. 烟松漫小岘:烟雾笼罩的小山上,显得模糊不清。
  8. 何处问鸣驺:不知何处可以询问那鸣叫的驴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劲便轻棹,霜严怯弊裘”。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来映射内心情感。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 :代表寒冷与孤独。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 红树: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月黑:象征着失去与离别。
  • 灯寒:象征着孤独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黑鴈犹去”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激动
  2. “霜严怯弊裘”中的“弊裘”指的是什么?

    • A) 新衣
    • B) 破旧的衣服
    • C) 装饰品
  3.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现了什么主题?

    • A) 欢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战争

答案:

  1. B) 思念
  2. B) 破旧的衣服
  3. B)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寄托思念,与本诗类似,都是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解读:

两首诗都使用了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情感,但杜甫的作品更加直接,而范成大的作品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体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范成大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