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时间: 2024-09-19 21:1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辛弃疾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白话文翻译:
倾国的美人没有媒人,入宫后受到嫉妒,古往今来的美人都因愁苦而皱眉。
你像明月一样,光彩照耀却星辰稀少。
我袖手于高山流水旁,听群蛙在荒池中鼓噪伴奏。
文采出众,正应该补上那件华美的衣裳,装饰火焰明亮的宗庙。
愚痴的孩子,公事了结后,吴蚕缠绕,纷纷吐出余丝。
幸好有一枝粗壮的树木,三条小径重新修整。
不如约在湖边享受风月,功名利禄又有谁能知晓。
都不必去问,英雄千古,荒草覆盖了残碑。
注释:
- 倾国无媒:指美人没有媒人,暗指美人因美貌而受妒忌。
- 蛾眉:指美人的眉毛,形容女子的美丽。
- 袖手:比喻不参与事务,保持旁观的态度。
-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指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 藻火:指华丽的文采。
- 公事:指公务,世俗的事宜。
- 吴蚕:形容蚕在缠绕,暗指繁忙的世俗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与李清照并称。辛弃疾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曾参与抗金斗争,对国家前途充满忧虑。他的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风格豪放而细腻。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深受个人经历与当时社会政治的影响。作品中透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反思与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辛弃疾在和洪丞相景伯韵时所作的一首词,字句中流露出诗人对美人、友情与功名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因嫉妒而孤独,紧接着以“看公如月”引出对美的赞美,但又感到这种美好如星辰般稀少,突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自己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在纷繁世事中的淡泊与从容。特别是“袖手高山流水”的意象,象征着他宁愿与自然为伴,不愿卷入权谋之中。最后,诗人提到功名与历史,感叹英雄千古,最终却难以逃脱“荒草没残碑”的命运,暗示英雄最终也会被历史遗忘。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可以说,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社会的深邃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描绘美人因嫉妒而孤独,唤起对历史上美人命运的共鸣。
-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比喻美人如月光般美丽,然而众星却稀少,传达出孤独感。
-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表达诗人宁愿与自然相伴,享受生活的宁静。
-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强调文采与修养的重要,期待能有所建树。
-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暗示世俗事务繁忙,令人疲惫。
-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表现出对自然的眷恋与生活的重新规划。
-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提倡享受生活,淡化功名。
-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对历史的感慨,英雄最终会被遗忘。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看公如月”,将美人比作月亮,展现其美丽。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排比:如“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刻见解与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 美人:象征美丽与嫉妒,表现了人间情感的复杂。
- 月亮与星辰:比喻稀有的美好,传达出孤独与珍贵的感受。
- 高山流水:象征友情与知音,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 湖边风月:代表自然与宁静,反映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 荒草与残碑:象征历史的遗忘,反思英雄最终的结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倾国无媒”中“倾国”指什么? A. 倾倒国家
B. 美丽的女子
C. 统治国家
答案:B -
诗中“高山流水”象征什么? A. 权力斗争
B. 知音与友谊
C. 生活的苦恼
答案:B -
“功名事欲使谁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渴望名利
B. 追求功名
C. 对功名的淡然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常常在表现爱情与孤独时展现出相似的情感深度,但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
-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展现了对人生豪情的渴望,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