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闽》

时间: 2025-01-01 15:26:30

山云底事夜来雨,藏却奇峰不与看。

政说雨中看更好,划然卷起出晴峦。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入闽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山云底事夜来雨,藏却奇峰不与看。
政说雨中看更好,划然卷起出晴峦。


白话文翻译:

这场夜雨究竟给山间的云雾带来了什么改变呢?奇特的山峰被雨水遮掩,看不见了。有人说在雨中看山更美,果然雨后晴天,山峦显露得更加清晰。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云:山间的云雾。
  • 底事:究竟是什么事情。
  • 藏却:隐藏,遮掩。
  • 政说:有人说。
  • 划然:清晰地,鲜明地。
  • 卷起:卷起来,显现出来。
  • 晴峦:晴朗时的山峦。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雨中看更好”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景观多变性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汝楫,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词清新、自然而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入闽》创作于方岳游历福建地区时,福建的山水风光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感触。本诗表达了他对雨后山景的感慨,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

《入闽》通过描绘雨后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开篇“山云底事夜来雨”,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这场雨究竟为山间带来了何种变幻?雨后的山峰与雨中的山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巧妙地通过“藏却奇峰不与看”来表现雨水的遮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政说雨中看更好”,这是对他人观念的引入,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美的不同看法,随后“划然卷起出晴峦”则一转而下,描绘出雨后山峦的清晰,显示出自然景观的变化之美。

整首诗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前半部分设问引导,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展现景物的美感,形成了强烈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诗中所蕴含的自然哲学和人文情怀,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云底事夜来雨:诗人通过疑问句开头,表达对雨后自然景象变化的好奇与期待。
  2. 藏却奇峰不与看:雨中的山峰因云雾而隐蔽,造成了景象的神秘感,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
  3. 政说雨中看更好:引入他人的观点,展现人们对自然的多样看法,增添了诗的互动性。
  4. 划然卷起出晴峦:雨后山峦显现出清晰的轮廓,展现了自然美的瞬息万变。

修辞手法:

  • 比喻:雨中的景象比喻为“藏却”,使得自然的变化更具生动性。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让山水景象具有人情味,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雨后的景象变化,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瞬息万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云: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和变化。
  • 奇峰:代表着自然的壮丽和不可捉摸。
  • :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和变化。
  • 晴峦:代表着美好的希望和未来的展现。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富含了哲理和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藏却奇峰不与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山峰变得清晰
    • B. 山峰被雨水遮掩
    • C. 山峰与云彩融为一体
  3. “政说雨中看更好”中“政说”指的是什么?

    • A. 政治
    • B. 有人说
    • C. 政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方岳的《入闽》更加强调变化与动态美,王维则更注重静谧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各有侧重,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方岳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