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时间: 2024-09-19 22:1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御堦人看放班回,
谁记乾淳旧事哉。
进卷已尝观所主,
闻弦上欲老其才。
割鸡必待民谣著,
峨豸多由县谱来。
莫道胜流俱不屑,
艾轩做了到诚斋。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站在御座上的人看着放班的归来,
谁还记得乾淳年间的旧事呢?
我已经看过他所主的卷子,
听到弦声时,才发现他的才华将老去。
割鸡必定要等到民谣传开,
而峨豸多源于县志的记载。
不要说优秀的流派皆不屑,
艾轩的确已来到诚斋。
注释
- 御堦:指皇帝的座位。
- 乾淳:指宋理宗时期的年号。
- 进卷:指上奏或递交文卷。
- 闻弦:听到琴声。
- 割鸡:比喻做事情要有依据和准备。
- 峨豸:指一种地方特产,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
- 艾轩:可能是指某位学者或文人。
- 诚斋:指某个地方或书斋的名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廷璧,号石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被誉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刘克庄的文学成就高,尤其在诗歌和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旧事的回顾和对人才的关注,表达了对当时政局和文学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大渊宰安溪”为题,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以“御堦人看放班回”引出,表明诗人与朝廷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一种对政治的关注。接着“谁记乾淳旧事哉”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似乎在询问,旧事如烟,难以追忆。第三句提到“进卷已尝观所主”,说明诗人已经认真对待这位宰相的才能,显示出对人才的重视。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和对人才流失的惋惜。诗中提到“割鸡必待民谣著”,仿佛在提示人们做事需有根基,强调传统和民俗的重要性。而最后“莫道胜流俱不屑,艾轩做了到诚斋”则传达出对新生事物的包容,表明即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中,仍需珍惜和接纳优秀的思想与文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御堦人看放班回”:指在朝廷上,官员们看着放班的归来,展现了一种政治生活的场景。
- “谁记乾淳旧事哉”:感慨历史的变迁,旧事已无人记挂。
- “进卷已尝观所主”:说明自己对宰相的才能有所了解。
- “闻弦上欲老其才”:听到琴声,暗示才华的流逝。
- “割鸡必待民谣著”:做事要有依据,强调民间文化的重要性。
- “峨豸多由县谱来”:地方特产与地方志的关联,体现文化传承。
- “莫道胜流俱不屑”:劝诫别人不要轻视优秀的流派。
- “艾轩做了到诚斋”:表明对新生事物的欣赏,包容的态度。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和排比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例如,“莫道胜流俱不屑”中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得劝诫的语气更为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对社会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御堦:象征权力与地位。
- 乾淳:代表历史与记忆。
- 琴声:象征才华与艺术。
- 民谣:体现民间文化的根基。
- 县谱:象征地方志与文化传承。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延续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御堦人看放班回”中“放班”指的是什么? A. 放学
B. 退朝
C. 归家 -
“谁记乾淳旧事哉”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人才的流失
B. 历史的变迁
C. 个人的遭遇 -
“割鸡必待民谣著”中“割鸡”比喻什么? A. 处理事务
B. 生活琐事
C. 传统文化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才的珍视。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豪放中同样蕴含对社会的深刻观察。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陆游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但刘克庄更为细腻,注重对人才的描绘;而陆游则更偏向于豪放激昂,关注国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众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供读者欣赏与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对古代文学的系统性分析和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