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鹿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群处空山中,迹在深松下。
周穆得同狼,秦人指为马。
惊顾远世网,脱质去田野。
谁思充腶修,自是无全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鹿在空山中生活的情景,脚印留在了深松树下。周穆王猎取到狼,秦人却把它当作马。惊异地回顾远古的猎网,鹿脱离了大地的束缚。谁又想过充实的修养,往往就是无奈中无所依赖的人。
注释
- 群处:群体聚集。
- 空山:空旷的山。
- 迹:足迹。
- 深松:深处的松树。
- 周穆:周穆王,历史上著名的王。
- 秦人:指秦国的人。
- 脱质:脱离了本质。
- 腶修:指充实的修养。
- 无全者:没有完整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强调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隐居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中鹿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逃避世俗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鹿》这首诗通过描绘鹿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世俗的反思。空山中的鹿,自由自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周穆王和秦人的比喻,诗人又引入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周穆王捕狼的情景,暗示了权力和猎取的关系,而秦人将狼视为马的荒唐,反映了社会对真实与虚假的认知混乱。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感叹在追求充实与修养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我,难以全然归属。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处空山中”描绘出鹿群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山中,象征着自由。
- “迹在深松下”意为鹿的足迹留在了松树下,体现出自然的宁静。
- “周穆得同狼”引入历史典故,周穆王捕猎狼,表现权力与猎取的关系。
- “秦人指为马”暗示社会对真实的误解与偏见。
- “惊顾远世网”表现出对过去的回望,感到困惑。
- “脱质去田野”象征着对现实的逃避与自我解放。
- “谁思充腶修”提问,反映出对修养的思考。
- “自是无全者”总结,表示在追求中失去自我。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鹿与狼)、典故(周穆王)、象征(鹿的自由与社会的束缚)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社会的批判。
意象分析
- 鹿:象征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 空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人类社会的隔绝。
- 周穆王与秦人:代表权力与社会认知的局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群处空山中”意为: A. 鹿群在繁华的城市中
B. 鹿群在空旷的山中
C. 鹿群在田野中 -
周穆王捕狼的意象主要表达: A. 自然的美丽
B. 权力的荒唐
C. 友谊的珍贵 -
诗中“脱质去田野”指的是: A. 归乡
B. 逃避现实
C. 追求事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梅尧臣的《鹿》更加侧重对人类社会的批判与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心的宁静。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