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会真奇遇,飞扬独妙龄。
他年西饯日,此夜上骑星。
宿惠留藩屏,馀忠在禁庭。
音容无处所,彷佛寄丹青。
白话文翻译:
感叹这真是奇妙的遇见,正值飞扬的青春年华。
将来在西边送别的日子,今晚我仰望星空。
宿惠留在屏风之下,余忠仍在禁宫之中。
您的音容在何处呢?仿佛只能寄托在丹青之中。
注释:
- 感会:感慨相遇,表达了诗人对相识之人的珍惜。
- 飞扬独妙龄:正值青春年华,形容其年轻且才华横溢。
- 西饯日:送别的日子,指未来的某个送别场合。
- 上骑星:抬头仰望星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宿惠:指的是惠公,可能是指某位有名的朋友或贤者。
- 留藩屏:安静地待在屏风后,形容隐居或安静的状态。
- 馀忠:指的是忠诚之人,可能指对于朋友的忠诚。
- 音容无处所:音容(音容)指的是音声和容貌,意为已无处可寻。
- 寄丹青:寄托于画作中,指对亡者的怀念只能通过艺术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以其“变法”著称,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其诗词兼具深刻的思想性与优美的艺术性。
创作背景:
《元献晏公挽辞》是王安石为晏殊所作的挽辞,晏殊是王安石的好友,诗中表达了对晏殊的怀念以及对过往友谊的追忆。此诗不仅体现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敬重,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怀念时,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开篇“感会真奇遇”传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识的珍贵感受,紧接着“飞扬独妙龄”描绘了朋友在世时的青春与活力,表明了对其生前风采的怀念。接下来的“他年西饯日”表达了对未来送别的期望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仿佛在预示着人生的无常。
“音容无处所,彷佛寄丹青”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音容的追忆与失落。最后一句中的“寄丹青”,将思念化为艺术的永恒,体现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敬意和怀念,也反映出他对艺术的推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感会真奇遇:表达了对相遇的惊喜与感慨。
- 飞扬独妙龄:强调朋友年轻时的才华与活力。
- 他年西饯日:展望未来的送别,充满了不舍。
- 此夜上骑星:仰望星空,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 宿惠留藩屏:指惠公的安静与隐居,表现出对其的尊重。
- 馀忠在禁庭:忠诚之人仍在禁宫中,指对友谊的珍视。
- 音容无处所:音容已无处可寻,表达对逝去的怀念。
- 彷佛寄丹青:将思念寄托于画作,体现艺术对情感的承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音容比作画作,寓意深远。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星空、屏风等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晏殊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王安石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遇:象征人生中难得的相遇,体现珍贵。
- 妙龄:象征青春与活力,传达对友人年轻时光的赞美。
- 西饯:象征离别与不舍,传达对未来的期许。
- 骑星:象征追求与向往,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丹青:象征艺术与永恒,体现对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是为谁所作的挽辞? A. 王安石自己
B. 晏殊
C. 苏轼
D. 李白 -
“音容无处所,彷佛寄丹青”中的“丹青”指的是什么? A. 书法
B. 画作
C. 音乐
D. 诗歌 -
诗中提到的“飞扬独妙龄”是指: A. 年龄大的朋友
B. 朋友的青春年华
C. 诗人的青春
D. 朋友的智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安石《元献晏公挽辞》与杜甫《月夜忆舍弟》: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怀念,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友人风采的追忆,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兄弟情深的忧愁和牵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