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次韵昌叔岁暮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原文展示:
城云漏日晚,树冻裹春深。
糁密鱼虽暖,巢危鹤更阴。
横风高弓弩,残溜细鸣琴。
岁换儿童喜,还伤老大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城市,云层低垂,渐渐漏出晚霞。树木因寒冷而结冻,春天的气息仍然深藏其间。尽管鱼群在温暖的水中游弋,但鹤巢在阴暗的环境中却显得更加危险。横风如同高弓和弩,细微的流水声中传来琴声。岁月更替让儿童欢喜,但却令年长者感到忧伤。
注释:
- 城云:指城市上空的云彩。
- 漏日:形容夕阳西下,日光渐渐消逝。
- 裹春深:春天的气息被厚厚的冰冻包裹,暗示春天尚未到来。
- 糁密:指鱼群聚集得很密。
- 巢危:指鸟巢处于危险之中。
- 横风:大风横扫。
- 高弓弩:比喻高亢的风声。
- 残溜:指细小的流水声。
- 儿童喜:儿童因新年或节日而欢喜。
- 老大心:年长者因岁月流逝而感到伤感。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人情世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推行新法。其诗词风格清新质朴,常以民生为念,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岁末之际,时值冬天,王安石在这个时节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变化。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次韵昌叔岁暮》生动地描绘了冬季傍晚的意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岁月流逝带来的喜悦与忧伤。首句“城云漏日晚”开篇便点出了时空背景,低垂的云层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诗句的展开,树木的冰冻与春天的深藏形成了对比,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春天的期盼。
“糁密鱼虽暖,巢危鹤更阴”中,温暖的鱼和阴冷的鹤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复杂与多元。横风、细鸣琴声的描写,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无情。
最后两句“岁换儿童喜,还伤老大心”点明了诗的主题:岁月的更替让儿童欢喜,而对年长者来说却是无尽的伤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云漏日晚:描绘城市在傍晚时分云层低垂,日光透出,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树冻裹春深:树木被冰冻包裹,暗示春天尚未来临,表现出一种期待与无奈。
- 糁密鱼虽暖:鱼群的聚集反映了生命的活力,尽管环境寒冷,仍有温暖的一面。
- 巢危鹤更阴:鹤巢处于危险之中,表明生命的不安与脆弱。
- 横风高弓弩:将风比作弓弩,体现出风的强劲,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 残溜细鸣琴:流水声细腻如琴声,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 岁换儿童喜:岁月的更替使得儿童因新的节日而欢喜,展现出纯真的欢乐。
- 还伤老大心:与儿童的欢愉形成对比,年长者却因岁月的流逝而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比作弓弩,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岁换儿童喜,还伤老大心”,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似乎具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傍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岁月无情、生命脆弱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对儿童欢乐与年长者忧伤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时光的流逝。
- 树: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 鱼:生命的活力与温暖。
- 鹤:孤独、脆弱的象征。
- 风:无情的时间。
- 琴声:内心的感伤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巢危鹤更阴”指的是哪个动物?
- A. 鱼
- B. 鹤
- C. 鸟
- D. 虎
-
“岁换儿童喜,还伤老大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兴奋
-
诗中提到的“高弓弩”是比喻什么?
- A. 风
- B. 水
- C. 太阳
- D. 雪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王安石的《次韵昌叔岁暮》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王安石更多地关注儿童与老人的情感对比,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