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

时间: 2025-01-04 08:26:57

牢落何由共一樽,相望空复叹芝焚。

济时尚负生平学,慰我应多别後文。

可但风流追甫白,由来家世出机云。

行吟强欲偷新格,自笑安能到万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牢落何由共一樽,相望空复叹芝焚。
济时尚负生平学,慰我应多别後文。
可但风流追甫白,由来家世出机云。
行吟强欲偷新格,自笑安能到万分。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光,怎能与朋友共享一杯酒,只有彼此遥望,空叹那如芝草般的美好已然焚毁。
我所学的知识,竟未能帮助时局,安慰我的是应当多读些后来的诗文。
我只希望能追随那风流的才子甫白(指白居易),其实他的家世与机缘本就不同寻常。
我在行吟中想要偷得些新的风格,自己却只能自笑,怎能达到那万分的境界呢?

注释:

  • 牢落:指孤独、凋零的状态。
  • :酒樽,象征饮酒的情境。
  • 芝焚:芝草象征美好的事物,这里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或友谊的消逝。
  • 济时:帮助时局,解决问题。
  • 甫白:指白居易,著名的唐代诗人,以其风流才子著称。
  • 家世出机云:指家境和背景使得他能有特别的机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政治改革,提倡“变法”,在文学上则以诗、文、赋等均有成就,风格清新而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写作之际,诗人感到时光流逝,友人难觅,内心充满感慨与孤独。而诗中提到的白居易,又引发了对文学风流的追忆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嘲,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执着与思考。

诗歌鉴赏:

《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是王安石通过对友人陆定远的回应而作,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牢落何由共一樽”,以孤独的饮酒场景引入,表达了友人难聚的遗憾。接下来的“相望空复叹芝焚”,则是对美好回忆的缅怀,芝草本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但如今却焚毁,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

诗中提到“济时尚负生平学”,表达了王安石对自身学问的失落感。他明白自己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理想与实际的差距。接下来的“慰我应多别後文”,则是一种安慰,表明他将继续追求文学的理想。整个诗篇最后以自嘲的语气结尾,反映出他对自身创作能力的无奈与自我调侃。

通过这种方式,王安石不仅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友谊的珍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牢落何由共一樽: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无法与友人共饮,感到凋零与失落。
  2. 相望空复叹芝焚:通过对远方友人的想念,感叹美好的事物和关系如同芝草般已被焚毁,象征失去的美好。
  3. 济时尚负生平学:反映出诗人对自己一生所学的反思,认为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内心充满失落。
  4. 慰我应多别後文:表达了对未来文学创作的期待与安慰,认为多读后来的诗文对自己是有益的。
  5. 可但风流追甫白:表达了对白居易的钦佩与追慕,想追寻他的风流才气。
  6. 由来家世出机云:指白居易的家世背景使他有更大的机遇,强调了机缘与背景的重要性。
  7. 行吟强欲偷新格:表达了诗人渴望创新与追求新风格的意愿。
  8. 自笑安能到万分:自嘲自己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反映出内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芝焚”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寓意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与时光的感慨、对自我能力的反思,再到对文学创作的追求,表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友谊和创作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自嘲的幽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交友的场景。
  • :代表美好的事物与情感。
  • 风流:指才气与才华。
  • 新格:代表创新与追求新风格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芝焚”象征什么?

    • A. 友谊的美好
    • B. 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C. 诗人的才华
    • D. 自然的美丽
  2. 王安石对于自己生平学问的态度是:

    • A. 自信满满
    • B. 充满怀疑
    • C. 不屑一顾
    • D. 认为无用
  3. “可但风流追甫白”中的“甫白”是指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王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有对时间流逝与友谊的感慨,但王安石更强调个人的失落与对自我能力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