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丽秋花
作者: 张镃 〔宋代〕
疎翠巧装丹凤尾,素绡轻纽玉虫须。
春花莫把秋丛薄,若比娇妍总合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花朵,使用了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比喻。诗中提到,疏落的绿色花叶巧妙地装点着如丹凤尾般的花朵,轻柔的白绡轻轻地系着如玉虫须般的花蕊。诗人提醒我们,秋天的花朵不应因为春天的花朵而显得逊色,若是与春花相比,它们的娇美更是无可比拟。
注释:
- 疎翠:指稀疏的绿色植物,形容花叶的状态。
- 巧装:巧妙地装饰,修饰。
- 丹凤尾:形状如丹凤尾的花,色泽鲜艳。
- 素绡:轻薄的白绡,通常用作装饰。
- 玉虫须:指花蕊,形容细长而美丽。
- 薄:轻视、贬低。
- 娇妍:美丽而娇艳。
典故解析:
“丹凤尾”常用于形容色彩艳丽的事物,具有典雅和美丽的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玉虫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其须部细长,形象优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仲明,号无闷,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花卉。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在观察花卉时,感受到秋花的独特魅力。他借用春花的美丽与秋花的特点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秋天花朵的赞美。
诗歌鉴赏:
《丽秋花》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秋天花朵的美丽。开头两句“疎翠巧装丹凤尾,素绡轻纽玉虫须”通过形象化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秋花那种清新雅致的美。诗人将秋花与春花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要低估秋天的花卉之美。秋花虽然与春花相比显得不够娇嫩,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与风姿。
全诗不仅展现了花卉的外在美,更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欣赏。诗人通过花朵的美丽,隐喻着生命的不同阶段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美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疎翠巧装丹凤尾:描绘了秋花的姿态与色彩,疏落的绿色植物与鲜艳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
- 素绡轻纽玉虫须:使用轻盈的白绡,形象地表达了花蕊的细腻与柔和。
- 春花莫把秋丛薄:警示我们不要因为春花的娇艳而贬低秋花的美丽。
- 若比娇妍总合输:强调秋花在美丽上的独特性与不可小觑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丹凤尾、玉虫须,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对称,展现诗歌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花朵的赞美,强调不同季节花卉的各自美丽与价值,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疎翠:象征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 丹凤尾:代表艳丽与美丽。
- 素绡:象征轻盈与柔和。
- 玉虫须:象征细腻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丹凤尾”指代什么? A. 绿色植物
B. 鲜艳的花朵
C. 秋天的风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素绡”指的是____。 答案:轻薄的白绡
-
判断题:这首诗认为秋花不如春花美丽。
正确/错误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描绘秋天的意境与情感。
- 《秋词》 〔李贺〕:表现秋天的萧瑟与美丽。
诗词对比:
与张镃的《丽秋花》相比,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秋天,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与思考,而张镃则通过花卉传达了生命的美丽与价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