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郑朴翁国正见寄》

时间: 2025-01-19 17:33:13

云深红日出林迟,晞发檐前力未衰。

老爱归田追靖节,狂思入海访安期。

春风巷陌杨花后,故国江山杜宇时,一种间愁无着处,倚窗重读寄来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郑朴翁国正见寄

云深红日出林迟,晞发檐前力未衰。 老爱归田追靖节,狂思入海访安期。 春风巷陌杨花后,故国江山杜宇时。 一种闲愁无着处,倚窗重读寄来诗。

白话文翻译

在云深之处,红日缓缓升起,穿过林间显得有些迟缓。 在屋檐前晒太阳,头发还未完全干透,力气也未见衰退。 年老时喜欢回归田园,追寻陶渊明的足迹, 心中狂想,想要入海寻找安期生。 春风吹过巷陌,杨花飘落之后, 故国的江山,杜鹃啼鸣之时。 一种闲散的忧愁无处安放, 只能倚窗再次阅读寄来的诗篇。

注释

  • 晞发:晒干头发。
  • 靖节:指陶渊明,因其号靖节先生。
  • 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
  • 杜宇:即杜鹃鸟,常用来象征故国的哀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深受陶渊明的影响,向往田园生活,同时也有追求仙境的幻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庚对友人郑朴翁寄来的诗篇的回应。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闲散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与仙境交织的画面。首联通过“云深红日出林迟”和“晞发檐前力未衰”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态度。颔联和颈联则通过“追靖节”和“访安期”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幻想,同时“春风巷陌杨花后”和“故国江山杜宇时”则融入了对故国的深情思念。尾联的“一种闲愁无着处”则巧妙地将前文的田园与仙境、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深红日出林迟: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红日缓缓升起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迟缓的感觉。
  2. 晞发檐前力未衰:在屋檐前晒太阳,头发还未完全干透,力气也未见衰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悠然态度。
  3. 老爱归田追靖节:年老时喜欢回归田园,追寻陶渊明的足迹,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 狂思入海访安期:心中狂想,想要入海寻找安期生,表达了对仙境的幻想。
  5. 春风巷陌杨花后:春风吹过巷陌,杨花飘落之后,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
  6. 故国江山杜宇时:故国的江山,杜鹃啼鸣之时,融入了对故国的深情思念。
  7. 一种闲愁无着处:一种闲散的忧愁无处安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8. 倚窗重读寄来诗:只能倚窗再次阅读寄来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篇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深红日出林迟”中的“云深”比喻宁静的环境,“红日”比喻希望。
  • 拟人:如“晞发檐前力未衰”中的“晞发”拟人化地表达了晒太阳的动作。
  • 对仗:如“老爱归田追靖节,狂思入海访安期”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闲散的忧愁。通过田园与仙境的交织,现实与幻想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深红日:宁静而迟缓的田园景象。
  • 晞发:悠然的生活态度。
  • 靖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安期:对仙境的幻想。
  • 杨花:春日的景象。
  • 杜宇:对故国的深情思念。
  • 闲愁: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晞发檐前力未衰”中的“晞发”指的是什么? A. 晒干衣服 B. 晒干头发 C. 晒干粮食 D. 晒干书籍

  2. 诗中“老爱归田追靖节”中的“靖节”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3. 诗中“狂思入海访安期”中的“安期”指的是什么? A. 一位诗人 B. 一位仙人 C. 一位将军 D. 一位画家

  4. 诗中“故国江山杜宇时”中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草

答案

  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对仙境的幻想。

诗词对比

  • 黄庚的《次郑朴翁国正见寄》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黄庚的诗中还融入了对仙境的幻想和对故国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了解陶渊明的田园诗,对比黄庚的诗作。
  • 《李白集》:了解李白的仙境诗,对比黄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