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十三首 其九》
时间: 2025-01-08 21:0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汉开禅教,西方购梵书。
神驹贝叶现明珠。
照遍千江祗是一丸孤。
法字传来久,尘心到此无。
清凉台上景萧疏。
半世烧沙才得饱香厨。
白话文翻译
东汉时期开始传播禅宗教义,西方也在购买佛教经典。
神奇的马和贝叶书现出明珠,
照耀千江却只是一颗孤独的明珠。
法理传承已久,凡尘之心在此已消无踪影。
清凉台上的景色显得萧疏寂静,
经历半生的磨难,才得以饱尝香甜的佛教之道。
注释
- 开禅教:指东汉时期开始传播禅宗。
- 购梵书:指西方国家购买佛教经典,表明文化交流。
- 神驹贝叶:神驹和贝叶书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传承。
- 千江:象征广阔的水域,代表传播的广泛。
- 尘心:指世俗的烦恼与执念。
- 清凉台:可能是指一种清净、宁静的境地。
- 烧沙:指修行或经历磨难的过程。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精通于古典诗词,风格多变,常以理趣和禅意为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佛教文化传播的时期,诗人借用佛教典故,表达对禅宗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时翔的《南柯子十三首 其九》以深邃的哲理和清幽的意境,传达了对禅宗的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中提到东汉时期的禅教传播和西方对佛教经典的渴求,反映了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在“神驹贝叶现明珠”的句子中,诗人运用神奇的马和贝叶书来象征佛教的智慧,暗示着禅宗思想的璀璨和珍贵。接下来的“照遍千江祗是一丸孤”,则表达了这一智慧虽然广泛传播,但最终仍然是孤独的,象征着真正的理解和领悟常常是个体的内心体验。
“法字传来久,尘心到此无”则更进一步探讨了修行的过程,强调了通过修行可以摆脱尘世的烦恼,达到内心的宁静。最后的“清凉台上景萧疏”,表现出修行后所获得的清静之美,以及“半世烧沙才得饱香厨”所体现的艰辛与收获,强调了修行并非易事,需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与内心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深刻的哲理,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禅意氛围,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历史背景,指出禅教的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现象。
- 第二联通过神驹和明珠的比喻,展现了佛教智慧的珍贵。
- 第三联强调了即使智慧广泛,但真正的领悟依然是孤独的旅程。
- 第四联指出修行过程中,尘心的消散是修行的重要目标。
- 第五联描绘清凉台的萧疏,暗示修行后所获的宁静。
- 第六联总结了修行的艰辛与成果,强调修行的价值。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及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禅宗文化的探讨,表达了修行的艰辛与智慧的珍贵,强调了佛教思想对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人生与信仰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神驹:象征着智慧与力量,代表着佛教教义的传承。
- 贝叶:象征佛教经典,具有知识与启迪的意义。
- 千江:代表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
- 清凉台:象征宁静、清净的修行环境。
- 烧沙:象征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磨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时翔的《南柯子十三首 其九》主要讨论了哪个宗教的教义?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教
-
“神驹贝叶现明珠”中的“明珠”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
“尘心到此无”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追求物质
- B. 摆脱烦恼
- C. 享受人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李商隐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王时翔的《南柯子》与李商隐的《无题》在主题上都关注内心的孤独与追求,但王时翔的作品更偏向佛教哲理,而李商隐则多表现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详尽探讨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技巧。
- 《禅宗与中国文化》——分析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