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十三首 其六》
时间: 2025-01-08 21:19: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轴闲常卷,朱弦静不张。
西风帘下自然凉。
况是怯秋人起独眠床。
语别双归燕,啼愁几暮螀。
小庭梧竹间青黄。
一带淡烟新月接残阳。
白话文翻译:
这幅锦帷常常卷起,红色的琴弦也安静地不再弹奏。
西风轻轻吹拂,帘子下自然感到一阵凉意。
更何况是一个怕冷的秋天,人独自躺在床上醒来。
说完再见的燕子,回归的却是那几声愁苦的虫鸣。
小小的庭院中,梧桐与竹子交替着青黄的色彩。
淡淡的烟雾中,新月与残阳相接。
注释:
- 锦轴:指用锦缎做成的帷幕,通常用于遮挡或装饰。
- 朱弦:红色的琴弦,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西风:秋风,一般代表着萧瑟与凉意。
- 怯秋:对秋天的畏惧,表达了对孤独与寒冷的感受。
- 双归燕:指燕子成双归来,象征团圆与离别。
- 啼愁:虫鸣声,传达了愁苦的情感。
- 淡烟新月:描绘了烟雾弥漫中新月的美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人事的交融为主,善于运用意象和情感的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时。诗人在面对秋日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时,借用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感,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南柯子十三首 其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通过锦轴和朱弦的静态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着,西风的凉意与“怯秋”的情感交织,诗人将秋天的孤独与内心的惆怅融为一体,表现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脆弱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双归燕”,不仅象征着团圆与离别,更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燕子的归来似乎让人想起了过往的种种,增添了几分伤感。而“啼愁几暮螀”则将虫鸣与愁苦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既美丽又忧伤的秋日图景。
最后两句描绘的小庭院,梧竹间的青黄交错以及“淡烟新月接残阳”,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丽,然而这美丽的背后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整首诗在意象的交错中,展现了孤独、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留下了丰富的情感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轴闲常卷:锦帷静置,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朱弦静不张:琴声不再,似乎预示着心情的沉寂。
- 西风帘下自然凉:西风带来的凉意,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况是怯秋人起独眠床:独自一人在床上醒来,表现出对秋天的惧怕和孤独。
- 语别双归燕:燕子的归来让人回忆起旧时的情感。
- 啼愁几暮螀:虫鸣带来愁苦,增添了秋夜的孤寂感。
- 小庭梧竹间青黄:小庭院的景象,青黄交错,充满诗意。
- 一带淡烟新月接残阳:新月与残阳相接,带来了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轴”与“朱弦”比喻静谧的心境。
- 拟人:虫鸣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青黄”与“淡烟新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孤独,反映了个体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波动。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秋天的怯惧、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轴: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朱弦:代表着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美。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凉意和孤独的情感。
- 双归燕:象征着团圆与离别的双重情感。
- 青黄:代表着生命的交替与变化。
- 新月与残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孤独与思念
C. 友情的珍贵 -
“西风帘下自然凉”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
诗中提到的“双归燕”最能体现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别与思念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时翔的《南柯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感受,但王时翔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 王时翔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在表达离别与思念,但王时翔的诗更强调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侧重于对兄弟情谊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时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