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庐好,静读一灯孤。
风起先闻铃自语,夜寒忽听雁相呼。
有似唱喁于。
白话文翻译:
山中的小屋真好,静静地在灯下独自阅读。
微风起时,最先听见铃声轻声自言自语,
夜晚寒冷,忽然听到大雁的呼唤。
这情景就像在低声吟唱。
注释:
- 山庐:山中的小屋,庐指的是简陋的房屋。
- 静读:安静地阅读。
- 铃自语:铃声仿佛在和自己说话,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夜寒:夜晚的寒冷。
- 雁相呼:大雁在夜空中鸣叫。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夜寒”和“雁”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孤独和思乡之情。雁的鸣叫常常让人联想到秋冬季节的寂寞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燮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夜晚的孤独和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诗人坐在山庐中,独自一人,伴着微弱的灯光,享受着阅读的宁静。诗中通过“风起先闻铃自语”表现出环境的细腻,铃声似乎在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孤独的氛围。而“夜寒忽听雁相呼”则带给读者一种突然的惊觉,夜的寒冷与大雁的鸣叫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思乡的情绪。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开篇即点出环境的优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 静读一灯孤: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只有一盏孤灯陪伴,体现出一种孤独但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 风起先闻铃自语:微风拂过,铃声传来,像是在轻声自语,暗示了自然的灵动和诗人的感知。
- 夜寒忽听雁相呼:在寒冷的夜晚,突然听到雁声,增添了夜的神秘感与孤寂感。
- 有似唱喁于:最后一句总结,夜晚的声音仿佛在低声吟唱,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铃声“自语”,赋予非生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前后三句结构工整,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 意象:通过“灯”、“铃”、“雁”等意象,营造出宁静与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和思乡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山庐:象征隐逸与清幽的生活。
- 灯:象征知识与思考的光芒。
- 铃:象征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灵动。
- 雁:象征孤独与思乡,渴望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庐”指的是什么? A. 高楼
B. 山中的小屋
C. 河边的小亭 -
“静读一灯孤”中“孤”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忧伤 -
“夜寒忽听雁相呼”中的“雁”通常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乡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现了在夜晚对往事的思索。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八》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的情感,而高燮则在宁静中感受到自然的声音与孤独的共鸣,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高燮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