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十三 红桥春游词》

时间: 2025-01-06 04:59:35

虹桥好,潋滟画栏明。

曲折湘文摇簟縠,玲珑梵字漾帘旌。

高下渌波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虹桥好,潋滟画栏明。
曲折湘文摇簟縠,
玲珑梵字漾帘旌。
高下渌波平。

白话文翻译:

虹桥真好,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画栏。
曲折的湘文在摇动的席子上荡漾,
玲珑的梵字在轻轻飘动的帘子上荡漾。
水波高低起伏,显得平静如镜。

注释:

  • 虹桥:指的是一种景观桥,通常是形状优美、色彩斑斓的桥。
  • 潋滟: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画栏:装饰精美的栏杆。
  • 湘文:指湘江地区的文字或文化,可能是指水波荡漾的样子。
  • 簟縠:薄席,或指轻柔的丝绸。
  • 玲珑:形容细致、精巧。
  • 梵字:指梵文或类似的文字,常见于宗教文本。
  • 帘旌:帘子和旗帜,指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 渌波:清澈的水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游时节,反映了诗人在虹桥游玩的轻松愉悦心情,表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和谐。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十三 红桥春游词》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绘了虹桥的美丽景致,展现了春游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虹桥好,潋滟画栏明”,通过生动的描写,勾勒出虹桥的独特魅力和春日的明媚。接下来的“曲折湘文摇簟縠”,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水面上的波光和轻柔的席子,传递出一种轻灵的美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巧妙,通过“玲珑梵字漾帘旌”这一句,突显了春游中的静谧与雅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微风轻拂的惬意。而最后一句“高下渌波平”,更是将全诗的情感基调推向高潮,展现出宁静致远的意境,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生活中有波动,但心中自有一片平和。

董元恺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相结合,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春游的乐趣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虹桥好:开篇直接表明了桥的美好,给人以愉悦感。
  2. 潋滟画栏明:水面波光粼粼,映照出栏杆的明亮,意象生动。
  3. 曲折湘文摇簟縠:描绘了水波的曲折之美,赋予了自然以文人气息。
  4. 玲珑梵字漾帘旌:细腻的描写将文字与自然结合,形成优美的画面。
  5. 高下渌波平:表达了宁静的水面,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虹桥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句子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
  • 意象:使用“虹桥”、“潋滟”等意象,构建出春游的美丽场景。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虹桥:象征人文景观的美。
  • 潋滟:象征水的灵动与生命。
  • 梵字:象征文化的深厚和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虹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桥
    C. 一种水流
    答案:B

  2. “潋滟”的意思是?
    A. 水面平静
    B. 水面波光闪烁
    C. 水流缓慢
    答案:B

  3.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宁静与愉悦
    C. 怒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临江仙》:李煜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望江南 其十三 红桥春游词》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侧重于夜景的静谧,后者则表现春日的活泼,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介绍清代诗人的作品与背景。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