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论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在蜀地戍守三年的经历,返回吴地的旅程长达万里。云彩在双节之后归来,白雪覆盖着短小的烛台。百世春秋的故事将会流传,而阳羡的田地仍在。人生如同浮云,何必再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成就呢?
注释:
- 蜀:指四川,古代蜀地。
- 万里船:形容从蜀地回到吴地的旅程遥远。
- 双节:指的是中秋和重阳两个节日。
- 短檠:短小的烛台,通常用来照明。
- 百世春秋:指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和传说。
- 阳羡田:指的是阳羡地区的田地,以其肥沃著称。
- 浮生:形容人生短暂而如浮云般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及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范成大在戍边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归途的描绘,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提刑察院王丈挽词·其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论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揭示了诗人从戍边归来的旅程,表达了在漫长岁月中的孤独与思念。接着“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描绘了节日的氛围与温馨的家庭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与失落感。
在“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中,诗人将个人的生命与历史长河相联系,反映出他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与对土地的眷恋。最后一句“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论蜀三年戍:回忆在蜀地的三年戍守生涯,表现出漫长的时间感和对过去的回忆。
- 还吴万里船:归乡的路途遥远,象征着对故乡的渴望与思念。
- 云归双节后:双节过后,象征着团圆与欢乐的时光。
- 雪白短檠前:短小的烛台前,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反映诗人对家乡的向往。
- 百世春秋传:历史长河中流传的故事,表明诗人对历史的关注。
- 一丘阳羡田:阳羡的田地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富饶。
- 浮生如此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对生命脆弱的认知。
- 何必更凌烟:对追求虚名的反思,强调活在当下的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
- 对仗:如“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表现出对称之美。
- 意象:通过“云”、“雪”、“田”等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简单生活的哲理,同时透露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 云:象征着变化与自由,反映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 雪:代表纯洁与宁静,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 田:象征着生活的根基与丰饶,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蜀”是指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湖北
C. 广东
答案:A -
诗中提及的“双节”指的是哪两个节日?
A. 春节和元宵节
B. 中秋和重阳节
C. 端午和中秋节
答案:B -
诗中“浮生如此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态度?
A. 追求功名
B. 珍惜当下
C. 感到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切的热爱,但范成大的诗歌更具历史感和现实关怀,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理想化的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