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时间: 2024-12-29 18:23:06

萧瑟满江上,一雁蘋际飞。

水气杂渔烟,微茫入清辉。

淡怀如高秋,生业在钓矶。

大鱼饵不受,贪饵鱼不肥。

断丝弃中流,石上散发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瑟满江上,一雁蘋际飞。
水气杂渔烟,微茫入清辉。
淡怀如高秋,生业在钓矶。
大鱼饵不受,贪饵鱼不肥。
断丝弃中流,石上散发晞。


白话文翻译:

江面上萧瑟的景象中,一只大雁在浮萍上空飞翔。
水汽与渔烟交织在一起,微微的朦胧中透出清辉。
心境如同高秋一般清淡,生计依然在钓鱼的礁石旁。
大鱼对饵料毫无兴趣,贪婪的鱼却不长得肥美。
断掉的鱼线弃置在水流中央,石头上散发着阳光的余晖。


注释:

  • 萧瑟: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 蘋际:浮萍的边缘。
  • 水气:水面上的雾气。
  • 渔烟:渔船上升起的烟雾。
  • 清辉:清亮的光辉,指水面上的光影。
  • 淡怀:淡薄的心境。
  • 生业:生计,生活的来源。
  • 饵不受:饵料没有吸引到鱼。
  • 贪饵鱼不肥:贪图饵料的鱼不长得肥美,意在比喻追求过多的事物反而得不偿失。
  • 断丝:断掉的鱼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华,清代诗人,生活在当时的动荡中,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生活场景。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可能是诗人在江边垂钓时的所感所思,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在社会环境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江上的宁静与自己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江上》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江面上的萧瑟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开篇以“萧瑟满江上”引入,描绘了江面冷清的氛围,紧接着“一雁蘋际飞”又增添了生动的意象。这种对比使得自然景色与生物的和谐共存在读者面前。

接下来的“水气杂渔烟,微茫入清辉”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烟雾缭绕中的宁静与朦胧,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地。诗人将心境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淡怀如高秋”一句,更是点明了诗人淡薄的心境。高秋之时,万物沉静,诗人的生活亦如秋水般清澈明净。接下来的描述则通过钓鱼的经历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大鱼饵不受,贪饵鱼不肥”,在追求生计的过程中,诗人以此警示世人,贪婪往往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最后一联“断丝弃中流,石上散发晞”则以生动的画面结束,留下了对生活的沉思。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瑟满江上:描绘江面冷清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2. 一雁蘋际飞:引入生动的意象,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3. 水气杂渔烟:描写水面上雾气与烟雾交织的情景,增添神秘感。
  4. 微茫入清辉:水面朦胧的景象与光辉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5. 淡怀如高秋:诗人内心的淡泊情怀与秋季的清冷相映成趣。
  6. 生业在钓矶:表达诗人以钓鱼为生的状态。
  7. 大鱼饵不受:象征着生活中对理想的追求未能实现。
  8. 贪饵鱼不肥:提醒人们贪婪反而导致失败。
  9. 断丝弃中流:象征着放弃与无奈。
  10. 石上散发晞:描绘自然的静谧与光辉,结束整首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淡怀如高秋”比喻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水气杂渔烟”与“微茫入清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描绘鱼的行为,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江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揭示了贪婪与追求之间的矛盾,提醒人们珍惜简单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2. :代表自由与孤独。
  3. 水气:传达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4. 渔烟:暗示着生活的繁忙与生计的艰辛。
  5. 清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淡怀如高秋”中“高秋”寓意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悲伤
    • D. 热闹
  2. 填空题:诗人以_____为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大鱼不吃饵料,象征着追求物质的贪婪是成功的关键。(对/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崔华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答案:

  1. B
  2. 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