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故园》
时间: 2025-01-17 10:28:31意思解释
梦归故园
作者: 刘兼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桐叶飞霜落井栏,
菱花藏雪助衰颜。
夜窗飒飒摇寒竹,
秋枕迢迢梦故山。
临水钓舟横荻岸,
隔溪禅侣启柴关。
觉来依旧三更月,
离绪乡心起万端。
旧馆秋寒夜梦长,
水帘疏影入回塘。
宦情率尔拖鱼艇,
客恨依然在燕梁。
白鹭独飘山面雪,
红蕖全谢镜心香。
起来不语无人会,
醉倚东轩半夕阳。
白话文翻译:
桐树的叶子在霜雪中飘落,映在井栏上;
菱角花藏在雪中,衬托着我的衰老容颜。
夜晚的窗前,寒竹在风中摇曳,
我在秋天的枕头上,遥想故乡的山。
在水边,钓鱼的小舟横在芦苇岸边,
隔着小溪,禅师朋友推开柴门。
醒来时,仍是三更的明月,
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涌上心头。
旧居在秋寒的夜晚,梦境悠长,
水帘疏影映入回塘。
身为宦官,常常拖着小船,
但心中的离愁依旧在燕梁。
白鹭独自飞翔在山间的雪上,
红莲已经凋谢,镜子中的香气消失。
起来却无言以对,无人理解我的心情,
醉倚在东轩,半落的夕阳下。
注释:
- 桐叶: 桐树的叶子,常用于象征离愁。
- 飞霜: 形容霜雪纷飞,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菱花: 菱角的花,象征着美丽但易逝的青春。
- 迢迢: 形容遥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宦情: 指因宦官身份而产生的情感纠葛。
- 燕梁: 指燕地和梁地,古时的地名,象征着远方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兼在外为官期间,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苦闷与无奈。
诗歌鉴赏:
《梦归故园》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桐叶飞霜落井栏,菱花藏雪助衰颜”引入,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衰老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接着,夜窗外的寒竹和秋枕上的梦境,进一步引发了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
诗中描绘的“临水钓舟横荻岸”和“隔溪禅侣启柴关”,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隐喻着诗人向往的宁静生活。而“觉来依旧三更月”,则是在深夜醒来时,仍是那轮明月,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执念和眷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乡土的无尽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桐叶飞霜落井栏: 描绘初冬场景,桐叶在霜中飘落,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菱花藏雪助衰颜: 菱花在雪中掩映,暗示着诗人的衰老与失落。
- 夜窗飒飒摇寒竹: 寒竹在夜风中摇曳,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 秋枕迢迢梦故山: 秋天的枕头上,梦回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 临水钓舟横荻岸: 描绘宁静的钓鱼生活,象征向往的闲适。
- 隔溪禅侣启柴关: 禅友的出现,象征着人际关系的联系和慰藉。
- 觉来依旧三更月: 醒来时看到明月,代表对故乡的思念。
- 离绪乡心起万端: 游子因思乡而心绪纷杂,感情复杂。
- 旧馆秋寒夜梦长: 旧居在秋夜里,梦境悠长,充满思念。
- 水帘疏影入回塘: 水帘的影子映入塘中,象征着美好回忆。
- 宦情率尔拖鱼艇: 身为宦官,生活束缚,象征无奈。
- 客恨依然在燕梁: 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依旧,心中留有离愁。
- 白鹭独飘山面雪: 白鹭在雪中飞翔,象征孤独。
- 红蕖全谢镜心香: 红莲凋谢,暗指美好的事物已逝。
- 起来不语无人会: 醒来却无法倾诉,无人理解。
- 醉倚东轩半夕阳: 诗人在夕阳下沉醉,表现对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菱花藏雪”比喻衰老的美丽。
- 拟人: “夜窗飒飒”赋予竹子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人生的无奈,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叶: 代表离愁与思念。
- 寒竹: 象征孤独与清冷。
- 明月: 代表思乡与希望。
- 白鹭: 象征孤独与高洁。
- 红蕖: 象征美好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桐叶飞霜落井栏”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主要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 A. 自然景色
- B. 人际关系
- C. 生活琐事
- D. 心理感受
-
诗中“白鹭独飘山面雪”寓意什么?
- A. 孤独与清冷
- B. 温暖与亲密
- C. 喜悦与欢笑
- D. 忙碌与繁华
答案:
- D. 冬天
- A. 自然景色
- A. 孤独与清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梦归故园》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杜甫更侧重于兄弟情谊,而刘兼则深刻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强烈渴望。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