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时间: 2025-01-19 13:4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丽
作者: 王肯堂〔明代〕
步花阴,满园春色飘零。
过横塘曲阑斜折,崎岖转入荷亭。
坐无聊起看画障,行还倦闲拨炉薰。
暗觉声喧,微窥影乱,映门一线露罗裙。
双扉启缟衣翠袖,相簇度银屏。
霎时见,虚窗雪艳,素壁霞明。
细看伊莲随步起,果然兰并肌芬。
脸盈盈疑开蛤帐,腰细细堪试香尘。
腻发盘云,修眉偃月,珊瑚一颗蹙朱樱。
擎桨处春纤如削,浑是玉雕成。
临别去,流波回觑,障面笑狂生。
白话文翻译
在花阴下漫步,满园的春色如烟飘零。
经过横塘,曲阑斜折,崎岖地转入荷亭。
无聊地坐起身来望画屏,行走间又因疲倦随意拨动炉上的香气。
隐约听到喧闹声,微微窥见影子纷乱,映入门中一线露出的罗裙。
双扉打开,白衣翠袖,纷纷走过银屏。
霎时间看到,虚窗外雪白的艳丽,素壁上霞光闪烁。
仔细看她像莲花般随步起舞,果然肌肤如兰芬芳。
脸庞盈盈仿佛要掀开蛤帐,纤细的腰肢让人忍不住想试探香尘。
浓密的发盘成云,修长的眉如弯月,珊瑚一颗恰似朱樱般鲜艳。
掌舵时的纤细如削,仿佛浑然是玉雕琢成。
临别时,流波回头凝视,障面上笑意如狂生般荡漾。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阴:花树的阴影,这里指春天的花朵。
- 横塘:塘边的横木栏,形容景致。
- 倦闲:疲倦而懒散。
- 罗裙:轻薄的裙子,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衣着。
- 缟衣翠袖:白色衣服和翠绿袖子,描绘女子的打扮。
- 虚窗:半开的窗户,给人一种透视的感觉。
- 腻发盘云:形容女子头发如云般柔滑地盘起。
典故解析:
- 蛤帐:古代常用来形容床帷,象征柔美与温婉。
- 兰并肌芬:兰花与肌肤的芬芳,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肯堂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明代中期,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诗风清丽脱俗。他的作品多以感悟自然、抒发情感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性。
创作背景
《多丽》创作于王肯堂的一个春日,诗人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自然与美的交融,因而写下了这首诗。其时,正值明代社会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频繁,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多丽》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和女子风采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诗人在开头以“步花阴,满园春色飘零”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氛围,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接下来,通过“过横塘曲阑斜折,崎岖转入荷亭”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他在春日游玩的情景,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诗中的女子形象非常生动,诗人用“脸盈盈疑开蛤帐,腰细细堪试香尘”让读者感受到女子的美丽与娇柔,极富感染力。特别是“腻发盘云,修眉偃月”这句,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示了女子的绝美风姿。
整首诗不仅在描绘景物与人物上极具美感,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花阴,满园春色飘零。”
开篇通过描写春天的花影,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气氛。 -
“过横塘曲阑斜折,崎岖转入荷亭。”
描绘行走的路径,生动展现出春日游玩的情景。 -
“坐无聊起看画障,行还倦闲拨炉薰。”
表达了诗人无聊的状态和对美的渴望。 -
“暗觉声喧,微窥影乱,映门一线露罗裙。”
通过声音和影子的变化,引出女子的身影,增添了动感。 -
“双扉启缟衣翠袖,相簇度银屏。”
描写女子的衣着,突显出她的优雅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腻发盘云”,将女子的发型比作云,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如“流波回觑”,让自然景物具备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多丽》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女子的风采,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阴: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生机。
- 罗裙:代表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 兰:象征高洁与芬芳,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横塘”是指什么? A. 水边的木栏
B. 花园的花朵
C. 荷塘的边缘
答案:A -
诗中的女子被形容成什么? A. 莲花
B. 兰花
C. 玫瑰
答案:B -
“腻发盘云”中的“腻发”指的是什么? A. 清爽的头发
B. 柔滑的头发
C. 干枯的头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王肯堂的《多丽》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春天的意象,但王肯堂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肯堂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