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

时间: 2025-01-04 12:20:43

自昔英豪忌苟同,此身易尽学难穷。

习为联绝真唐体,讲到玄虚有晋风。

蚁子尽云参妙喜,乞儿自许识荆公。

安知斯世无颜闽,到死浮沉里巷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昔英豪忌苟同,此身易尽学难穷。
习为联绝真唐体,讲到玄虚有晋风。
蚁子尽云参妙喜,乞儿自许识荆公。
安知斯世无颜闽,到死浮沉里巷中。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的英豪们都忌讳与庸人同流合污,而我这一生容易结束,但学问却难以穷尽。
我习惯于把唐诗的精髓结合在一起,谈论着深奥的哲理却带着晋代的风格。
蚂蚁般的小人物都在追逐着那妙趣横生的诗句,而乞丐们自以为能够识别荆公(荆轲)。
谁曾想到这个世界竟然没有了颜闽这样的英雄,到死也只能沉浮在街巷中。

注释:

  • 自昔:自古以来。
  • 英豪:指杰出的人物。
  • 忌苟同:忌讳与庸人同流合污。
  • 此身易尽学难穷:生命容易结束,但学问却难以穷尽。
  • 习为联绝:习惯于把二者结合在一起。
  • 真唐体:唐诗的精髓。
  • 玄虚:深奥的道理。
  • 晋风:晋代的风格。
  • 蚁子:小人物。
  • 参妙喜:追求妙趣横生的诗句。
  • 乞儿自许识荆公:乞丐们自以为能够识别荆轲。
  • 无颜闽:没有了像颜闽那样的英雄。
  • 浮沉里巷中:沉浮在街巷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诗人和书法家。他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怀与社会现象,风格多变,既有气势磅礴的豪情,也有细腻入微的情感。

创作背景:

《自昔》写于社会动荡、英雄气短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豪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反映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状况的失望。

诗歌鉴赏:

《自昔》通过对比古今英豪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自昔英豪忌苟同”引入,强调古代英雄人物与庸人的区别,体现了刘克庄对英雄气概的怀念。接着,诗人自述“此身易尽学难穷”,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与对生活短暂的感慨。

“习为联绝真唐体”,显示出他追求唐诗精髓的决心,而“讲到玄虚有晋风”则暗示了他对深奥哲理的探索,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后面描述的小人物(蚁子)与乞儿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的失落感。

最后一句“安知斯世无颜闽”,则是对当今时代缺乏英雄的叹息,诗人感叹于现实的沉闷与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思考,情感深邃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昔英豪忌苟同:自古以来,英雄人物都忌讳与庸人同流合污,强调了英雄的高尚与追求。
  2. 此身易尽学难穷:生命容易结束,但追求学问却难以穷尽,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3. 习为联绝真唐体:我习惯将唐诗的精髓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对唐诗的热爱和向往。
  4. 讲到玄虚有晋风:谈论深奥的哲理时却带有晋代的风格,表达了对文化的传承与探索。
  5. 蚁子尽云参妙喜:小人物都在追逐那妙趣的诗句,反映了社会底层对艺术的追求。
  6. 乞儿自许识荆公:乞丐们自以为能够理解荆轲,表现出对文化的误解与自信。
  7. 安知斯世无颜闽:谁曾想到这个世界竟然没有像颜闽这样的英雄,表达了对英雄缺失的遗憾。
  8. 到死浮沉里巷中:到死也只能沉浮在街巷中,揭示了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人物比作蚂蚁,形象生动。
  • 对仗:如“此身易尽学难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自”字,增强了情感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切思考,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豪: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学问:代表着知识的力量与价值。
  • 唐体、晋风: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探索。
  • 蚁子、乞儿:代表社会底层人士的生存状态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昔英豪忌苟同”的意思是: A. 英雄与庸人同流合污
    B. 英雄与庸人分开
    C. 英雄不在乎庸人
    D. 英雄与庸人是同类

  2. “此身易尽学难穷”主要表达了: A. 学问比生命重要
    B. 生命短暂而学问无穷
    C. 学问难懂
    D. 生命与学问无关

  3. 诗中提到的“安知斯世无颜闽”是指: A. 世界上没有英雄
    B. 颜闽失踪
    C. 颜闽不被人知
    D. 颜闽被遗忘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自昔》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自昔》则更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英雄理想的追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白诗文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