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宜城县射亭》
时间: 2025-01-01 15:5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宜城县射亭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作邑三年事事勤,
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
何必栽花遗后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
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
何况斯民父母亲。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地方任职三年,事事都尽心尽力,
宜城的风物因为你而焕然一新。
你已经能够施政留下美好的声誉,
何必去栽花留给后人呢?
就像那芝兰一样,芬芳可以传承,
如同金玉般的温润,纯粹而美好。
朋友们都如此欣慕你,
何况这里的百姓如同你的父母。
注释:
- 邑: 城市、城镇。
- 宜城: 指的是宜城县,地名。
- 遗爱: 留下的美好声誉或品德。
- 栽花: 比喻为后人做的表面功夫,不如实实在在的贡献。
- 芝兰: 这里指美好的品德或才华。
- 金玉: 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 芝兰: 在古代文化中,芝兰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格或才华。
- 金玉: 象征珍贵与华美,常用于形容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的诗词兼具风趣与深刻,尤其擅长古诗和散文,开创了“古文运动”的先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担任宜城县令期间,反映了他对政务的关注及对地方风物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后人教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宜城县任职期间的感受与思考。开篇便以“事事勤”表达了自己在任职期间的尽心尽力,随后提到宜城因自己而焕然一新,显示了他为地方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接着,作者提出了“何必栽花遗后人”的问题,强调真正的贡献在于实际的治理,而不是表面的装饰。
后四句通过对“芝兰”和“金玉”的比喻,表现了他对美德和品格的重视,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温润与芬芳,而非外在的华丽。诗中流露出深厚的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民众的关怀,表现出一种自然而亲切的人格魅力。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深远的哲理,既有自我反思,也有对理想治国理念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作邑三年事事勤: 在这个地方任职三年,我事事都尽心尽力。
- 宜城风物自君新: 宜城的风光和风俗因你而焕然一新。
- 已能为政留遗爱: 你已经能够施政,留下美好的名声。
- 何必栽花遗后人: 何必去做表面功夫,留给后人呢?
- 蔼若芝兰芳可袭: 你的品德如芝兰般芬芳,可以传承。
- 温如金玉粹而纯: 像金玉一样温润,纯粹而美好。
- 友朋欣慕自如此: 朋友们对你如此欣慕。
- 何况斯民父母亲: 更何况这里的百姓就如同你的父母。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芝兰”与“金玉”比喻美好的品德。
- 对仗: 诗中的句子结构工整,具有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强调了一个理想的治理者应关注实际的贡献和内在的美德,而非表面的装饰,反映了作者对道德治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芝兰: 象征高洁的品德。
- 金玉: 代表珍贵和纯美的品质。
- 友朋: 表示对友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欧阳修在宜城县任职了多少年?
- A) 1年
- B) 2年
- C) 3年
- D) 4年
-
诗中提到的“芝兰”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的品德
- C) 外表的华丽
- D) 自然风光
-
诗中“何必栽花遗后人”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 A) 对后人的关心
- B) 对表面功夫的批评
- C) 对花卉的热爱
- D) 对民众的怜悯
答案:
- C) 3年
- B) 高洁的品德
- B) 对表面功夫的批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欧阳修的治理观: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与欧阳修的“已能为政留遗爱”在对国家与民众的关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对责任与贡献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欧阳修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