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三学士》
时间: 2025-01-04 08:4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谢三学士
欧阳修
寻芳长恨见花迟,
岂意看花独后期。
试藉落英聊共醉,
为怜残萼更攀枝。
清香肯以无人减,
幽艳惟应有蝶知。
开谢两堪成怅望,
伤春不到柳丝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花期迟来的无奈和伤感。诗人渴望欣赏花朵,却常常发现花开得太晚。于是他试图借着落花来共饮一杯,怜惜那些已经凋零的花瓣,仍想去攀附枝头。花的清香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减弱,只有蝴蝶才会知道花的幽美。花开的时节与凋谢的时节都让人感到惆怅,春天的到来却总是迟迟不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花香,指花的芳香。
- 长恨:长久地感到遗憾、怨恨。
- 试藉:试图借助。
- 落英:凋落的花瓣。
- 残萼:凋谢后留下的花萼。
- 清香:花的香气。
- 幽艳:幽静而美丽。
- 怅望:惆怅地望着。
- 伤春:对春天的惋惜。
- 柳丝:柳树的细枝。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柳丝”常常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柔美,而“花”则象征着青春和美好的事物。诗人通过对花的追思,表达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欧阳修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悟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思考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思念以及对花期的无奈,反映了他在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涯中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与谢三学士》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花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结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短暂。起首即以“寻芳长恨见花迟”表达了对花期的期待和遗憾,接着通过对落英的描摹,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清香肯以无人减,幽艳惟应有蝶知”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否有人欣赏,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最后,诗人以“伤春不到柳丝时”总结,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形成了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芳长恨见花迟:我长期渴望欣赏花朵,却总是感到它开得太晚。
- 岂意看花独后期:没想到看花的时机却是我孤单等待的最后时刻。
- 试藉落英聊共醉:我试图借着落下的花瓣来与友人共饮,暂时忘却愁苦。
- 为怜残萼更攀枝:为了怜惜那已经凋谢的花瓣,我还想去攀附那些未凋的花枝。
- 清香肯以无人减:花的清香即便无人欣赏也不会减弱。
- 幽艳惟应有蝶知:只有蝴蝶才会知道这花的幽静美丽。
- 开谢两堪成怅望:花开花谢都让人感到惆怅和失望。
- 伤春不到柳丝时:春天的景象却迟迟没有来到,令我对时光感到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花与人生命的短暂相比较,形成一种感伤的意境。
- 拟人:花的清香与美丽被赋予了感情,表现出诗人对花的深厚情感。
- 对仗:诗中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花的开与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感慨,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 落英:代表已逝的美好,带有惋惜之情。
- 清香:象征美好事物的存在与价值。
- 蝶:象征灵动和自由,代表欣赏美的存在。
- 柳丝:春天生机的象征,反映生命的柔美和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柳丝”主要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
诗人对花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渴望与惋惜
C. 喜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欧阳修的《与谢三学士》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欧阳修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交融,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特点,前者更加忧伤,后者则带有思念与孤独的情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诗文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